,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大楚帝國承順四年,明崇禎十一年。
二月十三日,經過長途奔襲後,楚軍第十師之第三十九步兵團終於是殺到了桃源縣。
此時桃源縣裡的千餘守軍早已經是驚慌失措,要知道當地的守軍可不是什麼明軍裡的主力軍,彆說什麼新標軍了,就算是衛所戰兵都沒幾個,這一千多人裡大部分都是當地官府征召的民夫青壯以及衙役等人。
而當地官員也是知道自己手底下的守軍實力差勁無比,根本不可能擋得住楚軍的進攻。
有知道奔襲殺到桃源縣外的楚軍彆看隻有一個加強團,但實際兵力超過四千人左右呢。
而且這也隻是北上楚軍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還有一個第十騎兵團在外圍遊走,防備明軍援軍,尤其是明軍騎兵的襲擊呢。
因此抵達桃源城下的主要還是以步兵和炮兵、輜重等部隊為主,兵力約四千人。
之所以就一個加強團,其兵力就超過了四千人,主要是因為這個第三十九步兵團嫡屬於第十師,而第十師乃是楚軍裡最早,也是最標準的一直
因為這支楚軍是采用燧發槍,新式編製的第十師。
楚軍裡使用燧發槍的新式部隊,其編製和舊式部隊是不一樣的,並沒有旅這個編製,而是師直轄三個步兵團、一個輜重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工兵營、輕步兵營等其他師屬部隊。
之所以沒有繼續采用旅這個編製,就是因為新式編製裡的團級編製太大。
新式編製裡一個步兵團的人數就達到了三千多人,下設三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等團屬部隊,下屬的步兵營,每一個步兵營達到了九百多人。
每個步兵營下設六個哨,其中五個為火槍哨,下設一百二十個火槍手,一個擲彈兵哨,下設一百四十個擲彈兵。
因為步兵營的擴大,導致了團級編製的擴大,最終為了避免師級部隊達到兩萬多人的龐大編製,最終選擇了采用師直轄團的方式,具體戰鬥的時候,往往以一個步兵團為核心,加強若乾輔助兵力形成加強團的模式進行戰鬥。
也就是說,新式部隊裡的楚軍,其戰略單位是師,而戰術單位是團。
這種編製下的第十師下屬的第三十九團,在加強了野戰炮兵,輜重兵,工程兵,師屬騎兵等輔助部隊後,該加強團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千多人。
大體上和以往的混成旅兵力相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