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沒打一場,錢糧卻是搶了不少,狠狠地給遼東關寧鐵騎回了一波血。
所以啊,當代這些邊軍,尤其是遼東那邊的邊軍,已經是發展為獨立的軍閥了。
當初崇禎下令他們南下的時候,人家吳三桂也好,其他幾個同行的邊軍將領也好,看似聽從崇禎命令,但實際上把崇禎話當成放屁。
他們之所以南下,除了要維持聽從朝廷命令這麼一個表象外,更多的還是借著這麼一個借口來中原搜刮一圈錢糧而已。
而這些對於楚軍的軍事行動而言,其實很有好處。
如果楚軍處於劣勢,比如出擊部隊沒有強悍的騎兵隨行,那麼這些邊軍騎兵們覺得遇上了軟柿子,就會跑上來捏一把,不說彆的,就算是搶到楚軍的一批槍炮以及物資彈藥,那都是賺大了。
但是反過來,隻要楚軍擺出足夠強勢的姿態,那麼就不用擔心這些邊軍騎兵和自己死磕。
這也是第十師西進鳳陽的時候,楚軍派遣了第一騎兵旅和兩個師屬騎兵團,以加強第十師方麵對抗騎兵的能力。
而明軍的騎兵們看到第十師方麵不好惹,那麼大概率也不會頭鐵非要來襲擊第十師。
這也是楚軍明明在騎兵上還處於一定劣勢的情況下,還敢西進鳳陽城的重要原因。
因為這些明軍邊軍騎兵,不會和楚軍死磕。
但是……對於羅誌學想要把這些騎兵給收複那麼就不太好搞了。
這些邊軍騎兵的獨立性太強,這意味著楚軍很難通過常規的牽製作戰等方式,迫使他們和楚軍進行交戰,或者對他們進行包圍……進而迫使他們投降。
因為哪怕楚軍圍攻鳳陽了,這些邊軍騎兵也不會冒險來求援,至於鳳陽城是否會被楚軍攻破,朱大典的死活,關他們屁事……
一旦楚軍想要迂回包圍他們,而這些沒有必守之地,更沒什麼顧忌的騎兵也不會傻乎乎的停留在原地,見機不妙往往就跑路了。
沒有上頭壓著的這三支邊軍騎兵,如同三條泥鰍一樣,楚軍要想把他們給抓住可不容易。
對此,羅誌學反複考慮後,覺得想要在江北地區就收複這些騎兵,通過武力壓迫的方式不太靠譜。
因為人家根本不給你武力壓迫的機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