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奎手底下的可是精銳邊軍騎兵,一騎雙馬是標準操作,沒這機動能力,那裡還能到處蹦躂啊,早就被第一騎兵旅給滅掉了。
因為楚軍裡的第一騎兵旅,也是一騎雙馬,機動力強悍的很。
為了這三千多匹馬和一千名善騎善射的精銳騎兵,再加上考慮到千金買馬骨的廣告效應,大楚帝國也舍得付出一個子爵的爵位。
這不,沈元奎投奔過去後不僅僅繼續帶兵,而且手底下的兵頓時能吃飽喝足,又拿著大批盔甲和刀劍甚至槍炮,而且沈元奎還獲得了爵位。
說實話,這讓江北一片的不少明軍將領有些眼紅……
尤其是來自遼東的總兵張文誌。
張文誌是個新總兵,帶兵南下之前,他其實就是個參將,而且離開遼東的時候所帶的兵其實也就隻有那麼五六百騎而已。
而且他之所以南下,純粹是因為在遼東那邊混不下去了!
他並不是關寧邊軍的人,甚至他都不算是遼東邊軍的人……他早年是在三邊混的,算是榆林邊軍體係的人,前些年和其他榆林邊軍一樣剿賊,後來洪承疇率軍增援薊遼,他也帶著一千多手下跟著洪承疇前往薊遼。
緊接著洪承疇接任薊遼總督,張文誌則是被安排道了遼東駐防,但是在遼東駐防的時候卻是日子非常不好過。
遼東那邊各城基本都是當地將領世家的天子,祖大壽為首的祖家再加上一個最近幾年崛起的吳襄、吳三桂父子的吳家,這些當地的將領世家基本把控了每一個城池。
遼東這破地方根本就沒有其他外人生存的空間。
張文誌帶著一千多人榆林騎兵駐防遼東時候,糧餉拿不到,而且和東擄乾架時候都是被當成炮灰定在最前麵……
一年多下去,一千多號人愣是死傷過半,隻剩下六百多騎。
張文誌在遼東是在混不下去了,一直都在想辦法調離遼東,去年秋天明廷擬定調邊軍騎兵南下,張文誌就找到洪承疇自薦,然後就成為了南下邊軍的一員。
南下後,張恩智就如同是天高任鳥飛,整個人都舒暢了!
沒有祖家的那一票人壓著,也沒有吳家,尤其是那個讓他看了都惡心的吳三桂在邊上打壓,張文誌彆提有多快活了。
這一路南下,錢糧不缺,而且上頭沒人壓著他也就肆無忌憚的擴充兵力了。
他路過薊鎮的時候,還拉上了幾個同樣榆林出身,但是現在在薊鎮過的也不咋地的同僚一起南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