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天津城內以及周邊,是大片的明軍營寨以及修築的各種防禦工事以及火炮陣地。
七萬多大軍以及數萬民夫彙集在這裡,自然是不可能都縮在天津城裡的,而是遍布天津城外圍,圍繞著天津城,明軍形成了一條大約寬六千多米,縱深三千多米的密集防線。
在這個密集防線裡,扼守封鎖了京杭大運河以及直沽河通往幽州城的通道。
同時又利用多個高地構築了多個炮台、堡壘於一體的要塞。
眾多起伏的地形之間,還構築有胸牆、壕溝、部署大量的短袍所用的小炮位。
眾多壕溝堡壘之間,還有大量的距馬等障礙物。
圍繞著天津城,明軍是打造出來了一個龐大的野戰堡壘。
這種堡壘體係,明顯是吸收了之前明軍在南方作戰的時候,各新標軍裡的防炮工事體係,同時又帶著遼東邊軍很熟悉的堡壘模式。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
整個防線的核心並不是什麼堡壘,壕溝這些東西,而是火炮!
尤其是七十多門長身管的火炮!
這些火炮被分彆部署在不同是炮位上,並形成了多到的交叉火力,再結合超過千門各種亂七八糟的小口徑短管火炮,這些火炮足以封鎖整個戰線。
如此強悍的火力,明軍哪怕是在遼東都沒有搞過,因為根本不需要……
就東擄的攻堅能力,明軍其實都不用部署這種專門針對防炮的防禦工事,就以傳統的城牆為核心,再結合若乾紅夷大炮,短管火炮的防禦作戰方式,都能讓缺乏攻堅能力的東擄望而止步。
之前也好,現在也好,東擄的攻堅能力其實一直都很有限,原時空裡直到崇禎上吊為止,東擄都沒能突破山海關,沿著遼西走廊一路殺過來。
他們之所以能入關,純粹是吳三桂當了民族叛徒,進而把他們引進來的。
就事論事的話,明軍之前也好,現在也好,他們在遼東一線的城防體係已經足以對付東擄了,根本用不著和南方各新標軍,乃至現在的洪承疇所部一樣,需要費儘心思構築密密麻麻的壕溝,胸牆,堡壘。
而這些工事都有一個高度一致的特點,那就是擁有一定的防炮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