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時間進入承順四年十二月份下旬的時候,在這一年臨近結束的時候,羅誌學也是主持召開了一次禦前發展會議。
參加會議的主體是農業以及工商業的高級官員,同時也有教育,吏務部方麵的官員。
這一次的發展會議,主要是為了敲定明年乃至未來好幾年的整體發展計劃。
一個帝國的發展,總不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瞎搞,更不可能說今天想起了要乾什麼就乾什麼。
哪怕是最基礎的農業發展也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並持續的進行投入,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良好,循環漸進的發展模式。
這一次的發展會議,目的就是為了敲定未來數年的整體發展計劃。
而在製定各項發展計劃之前,羅誌學首先就提出了要求!
發展計劃嘛,總得有一個目標不是。
“未來數年的發展綱要,核心依舊是解決溫飽問題!”羅誌學在會議剛開始的時候,直接就提出了要求:“民以食為天,吃飽天是天大的事,所以未來數年甚至更久的未來裡,我們的工作重心依舊是,隻能是解決溫飽問題!”
沒有什麼比吃更重要了!
吃飽飯了才能發展工商業,才能打仗,去追求其他的東西。
飯都吃不飽,然後片麵的追求什麼工商業,爭霸世界之類的都是扯澹。
這也是過去幾年裡,大楚帝國在新占領區裡都會投入一定的錢糧,用於恢複當地民生的緣故。
這一點在今年的北伐行動裡體現的更加的明顯。
大楚帝國的北伐,之所以需要動員整個帝國的力量,並重新疏通運河,征集數以萬計的運輸船隻,湊集並往北方運輸數百萬石的糧食,為的可不是供應軍隊。
軍隊的需求其實沒這麼大的,甚至極端一點的說,單純的軍事行動哪怕後方糧食供應不上,也能就地征糧。
但是如果大楚帝國在北伐的時候,往北方調運數百萬石的糧食,再加上數十萬大軍北上造成的糧食消耗,那麼北方數省就會陷入巨大的饑荒。
大規模的饑荒之下,
北方數省分分鐘就會赤地千裡,餓殍滿地,其慘狀一點也不會比陝西,河南西部地區好多少。
所以,大楚帝國在北伐的同時,往北方調運數以百萬石的糧食,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北方數省發生大規模的饑荒。
而隨著大量的糧食陸續通過運河以及海運往北運輸,並的陸續投入當地市場,北方數省的民眾雖然生活困難,難以吃飽,餓死人的情況依舊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