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之後雖然遇上了明軍邊軍主力,但是那個時候楚軍的優勢太大了,尤其是天津戰役裡楚軍在兵力以及火力以及後勤等各方麵,都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當時洪承疇率領的明軍幾乎沒有太大的抵抗能力。
更關鍵的是,這些邊軍投降起來,一點也不比內陸的衛所兵慢。
如此情況下,一定程度也是讓楚軍習慣了打這種戰力羸弱的人,很多前線的將領覺得隻要把火炮拉上去打幾遍,對麵往往就潰敗了。
然而當敵人換成了東擄後,很多以往的勝利經驗都不好使了。
比如說攻堅戰裡,出動了重甲步兵撕破了一座堡壘的某一點防線後,明軍往往就自行潰敗了,但是那些東擄人不一樣,這些東擄人會組織披甲戰兵衝上來進行抵抗,然後拚死把楚軍的突擊隊給趕出去。
遇到危險的時候,這些東擄人也不會不要命,直接就把一些輕型火炮對著缺口來一個不分敵我的覆蓋炮擊……
又比如東擄雖然武器裝備在楚軍看來不咋地,他們的披甲率不行,一些盔甲的質量也不行,火繩槍的數量不多而且質量不行,火炮的數量也不多,同樣質量不行……
但是人家好歹有。
少一些,差一些的火炮,同樣能夠給楚軍士兵造成傷亡的。
所以從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這過去一年時間裡,楚軍和東擄打了不少戰鬥,在大規模會戰裡還好,楚軍能夠依托絕對的火力優勢把對麵乾翻。
但是在一些中小規模的戰鬥力,楚軍雖然還能占據優勢,但是這個優勢並沒有壓倒性。
尤其是今年夏天開始,東擄在山海關外的一些小規模戰鬥力,經常采用示敵以弱,在楚軍炮擊的時候躲著不出來,甚至都不發動反衝鋒,人家就讓你用各種實心火炮或臼炮慢慢炸,一直躲著等到楚軍的步兵衝上來後,才跑出來和楚軍的步兵直接進行近距離的肉搏戰鬥。
以至於哪怕是最後攻占了這個小堡壘,也大量殲滅了駐守敵軍,但是己方的傷亡也不會小,基本都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的情況。
很明顯,東擄經過了去年秋天以及春天的幾次戰敗後,已經是扭轉了部分戰術戰法,采取了揚長避短的各類戰鬥方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