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
就和這個世界上沒有千秋萬載的王朝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再好的製度也經不起人心的考驗。
大楚帝國也同樣如此!
羅誌學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搞出來一勞永逸的各種製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現在他弄出來的參務製度,看似能讓他更加自如的掌控整個帝國,但是較真了說,其實也和明王朝的內閣製度或者清朝的軍機處沒啥太大的區彆。
都是依靠閣臣之間的相互製約,來達到一種平衡,從而讓皇帝高高在上。
但是這是需要皇帝持續的掌控閣臣之間的平衡,如果沒有持續的調整和平衡,很容易就會出現權臣了。
隻不過參務製度,相對比明王朝的內閣製度,閣臣的製約要更多一些,顧忌要更多一些而已。
而掌控軍權上也同樣如此。
單純依靠各種製度進行平衡,其實也很難說徹底的維持平衡,所以羅誌學製約軍方將領的辦法從來都不是一種,而是很多種!
比如近衛軍製度。
羅誌學老早就以近衛部隊為前身,建立起來了獨立於陸軍、海軍之外的近衛軍,並且對近衛軍還特彆的重視。
近衛軍自成體係,擁有自身的參謀、軍械、軍政、後勤機構,甚至連軍官學院都在去年建立起來了,而且去年開始,羅誌學為了進一步切割近衛軍和陸軍,直接禁製了近衛軍和陸軍以及海軍之間的軍官流轉。
同時近衛軍的軍費,也不是走傳統意義上軍費,財政預算裡的軍費,是特指給陸軍以及海軍的軍費。
而近衛軍的軍費,則是直接從皇室經費裡支出。
從經費再到人員上,近衛軍都不受陸軍或海軍的管轄。
同時隨著陸軍的規模持續增加,羅誌學也沒忘記持續擴大近衛軍的規模。
在北伐戰役裡,隨著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北上參戰,第三近衛軍和第四近衛師也悄然的在金陵城城郊軍營開始編練了。
到如今,第三近衛師和第四近衛師已經成軍,並駐防在應天府。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