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承順六年九月十八日傍晚時分,遼東半島金州衛中左所西南數裡外,也就是旅順港正西方向。
此地平地居多,但是也有起伏的矮丘,正南方向是臨海的老鐵山,北邊是稍微平緩一些的大頂山,東邊就是旅順港岸邊的矮山。
而西側是大海,此地有一個比較平緩的半海灣,大楚帝國龐大的登陸艦隊此時就是在這片海灣裡,大量的小船正在不斷的運載著士兵往來海灣的海船以及岸邊之間。
同時多艘大型海船正在停靠在臨時浮動棧橋邊上,大批的士兵以及火炮以及彈藥,糧食等物資,正在通過一大一小的兩條臨時棧橋快速通往陸地。
此時的登陸場擁擠而混亂,有著不斷往來忙著繼續修築棧橋乃至道路和碼頭的工兵和抽帶的普通步兵,而人群之中,還有大量從船上搬運下來,還沒有來得及運轉的彈藥,糧食以及其他眾多物資。
因為登陸場比較小,臨時棧橋的轉運能力也有限,因此導致了現在的登陸場的擁擠不堪。
如果這個時候,東擄人直接殺到了登陸場,那麼對於楚軍登陸部隊而言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我們必須把他們擋在登陸場之外,而且至少要確保一千米以上的戰略縱深的安全,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第九十步兵團團長寧一銘上校,對著旁邊的團參謀長如此說著。
但是這話如此是說給彆人聽的,更不如說是說給自己聽的。
作為全軍第一批登陸的部隊,第九十步兵團的任務是非常繁重的。
他們要派出第一批直接衝灘登陸的部隊,奪取位於海岸邊上居高臨下的t望堡壘,避免敵軍利用t望堡壘居高臨下的地形給登陸艦隊發起打擊。
因為距離近,那麼對方直接在上頭用弓箭進行拋射,都能威脅到下頭的登陸場呢。
為此,他們派出了該團的拳頭部隊,即第一營第六擲彈兵哨,
等攻占了t望堡壘後,他們第一時間加大登陸的規模,一部分繼續直接衝灘登陸,一部分則是用小船轉運,把第一營剩下的步兵登陸上去。
同時還費了極大的功夫,強行把臨時加強給第一營的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兩斤半野戰炮給拉上了岸。
這個過程非常的麻煩,九斤輕型榴彈炮都還好,這玩意很輕,幾個人扛著就能下來,但是兩斤半野戰炮可就不好搞了。
這東西雖然說是小型火炮,口徑不過六十五毫米,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正兒八經的野戰炮呢,炮管加炮架以及輪子以及前導車,那可是三百多公斤呢。
這麼沉重的東西,下船的時候非常麻煩,然後下了船想要上岸的時候同樣麻煩,因為上岸的地方有沙子甚至淤泥,在緊急道路施工完成之前,難以直接拉著火炮走。
為了把兩門兩斤半野戰炮還有彈藥車搞上岸,並弄到上頭的堅硬的地麵上,炮組成員連帶著第一營的數十個步兵,那可是一堆人上去,直接硬扛著走!
所幸,沙灘和淤泥的麵積不是太大,幾十米左右基本也就差不多可以到厚實的地麵了。
這個時候,直接前拉後推,把這兩門兩斤半野戰炮帶著走……
至於拉炮用的挽馬……這會還在船上的。
第一營必須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上岸,擴充戰略縱深,為後方的登陸部隊騰出來登陸場,並確保安全。
要知道,楚軍登陸的地方就在旅順背後,直線距離也就六公裡多點,而旅順港有南北二城,北城就是中左所,乃是東擄人的主要駐地,南城則是東擄人水師的主要駐地。
而東擄人肯定是提前就知道了大楚帝國海軍殺過來的消息……畢竟大楚帝國海軍的艦隊規模太龐大,而且今天風平浪靜,海麵上沒有風浪,同時也沒有大霧,可視度非常好。
站在老鐵山的山頂上,都能夠看到十幾公裡外的海麵的情況。
而風帆船隻的航速也就那樣,東擄人如果時刻關注海麵的情況,估計在楚軍登陸之前的兩三個小時裡就已經發現楚軍的動靜了。
隻不過東擄人一時半會的無法確定楚軍的具體登陸目標而已。
畢竟楚軍的艦隊規模是非常龐大的,好幾百艘船隻呢,除了來這邊登陸的船隻外,還有其他兩支艦隊。
一支又北洋艦隊的主力組成,直接前往旅順港外,還有一支則是跑到了旅順港北邊的東海岸一帶,那是另外一支登陸部隊,雖然這支登陸部隊是羊攻部隊,但那也是一個第九十一步兵團呢。
就算是在西側海岸登陸的艦隊,其實也是一分為二,第九十步兵團以及第八十九步兵團在南邊,靠近老鐵山西側半島的海岸登陸,而陸戰第二團則是在北邊的海岸登陸,相隔了兩三千米呢。
也就是說,楚軍的登陸地點,其實是有三個,並且是同時展開。
這主要是為了迷惑敵人,讓敵人無法第一時間判斷楚軍的主要登陸場所在,同時也是分散他們的兵力,避免登陸最開始的時候遭到他們的打擊。
同時最重要的是,多處登陸讓敵人陷入選擇困難,不會第一時間就派遣主力朝著某一個登陸場去,最好是固守北城以及南城不出……
楚軍的多處登陸,也的確是讓旅順口裡的東擄守軍難以判斷,他們擔心楚軍玩聲東擊西。
同時楚軍派往旅順港的艦隊,那可是海軍的主力艦隊,足足十幾艘的巡洋艦和護衛艦,給予了港口內的東擄守軍加大的壓力。
生怕他們隨時衝進港口,然後炮擊並登陸。
又得知楚賊不僅僅派了一支艦隊往北邊走想要登陸,而且還有楚賊已經在西側海岸登陸的時候,旅順口的東擄守軍已經是無法多處兼顧了。
最後,東擄人還是派遣兵力西進,準備先把西側的楚軍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