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擄人的騎兵一動,楚軍的騎兵就得跟著動,避免對方繞過己方騎兵直接快速突擊後方的中路。
哪怕是楚軍的騎兵不如對方,但是東擄騎兵如果真的衝上來的話,楚軍騎兵拚死還是能夠纏住對方一時片刻的。
隻要能夠擋住對方一會時間,後方持續保持戰鬥隊形的一個步兵團就能迅速上前支援了。
如果說,騎兵之間的戰鬥打的比較激烈,以至於雙方騎兵陷入混戰之中的話,那麼對楚軍而言還是非常大的利好。
因為等楚軍的步兵和快速輕炮兵上來了,這些東擄騎兵還能不能走人還是兩說呢。
這也是這些東擄騎兵雖然不斷的嘗試進行繞行等機動,但發現楚軍騎兵始終緊跟不放,牢牢的保護著楚軍側翼的時候,他們也沒膽子真的衝上來
於是乎,雙方就這樣在不斷的嘗試襲擊,攔截當中糾纏了好多天,一直到楚軍殺到了複州城。
等看到了複州城牆後,白陽榮都是鬆了一口氣!
媽的,這種在敵軍騎兵威脅之下的遠距離行軍,實在是太累心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極大的損失。
必須時刻注意對方騎兵的動向,同時自身也保持極高的警惕,並迅速做出反應。
這也就是楚軍了,要是換成了其他軍隊來,估計走半路上就承受不了這種壓進而退兵了。
楚軍為什麼能行?
嗯,在足球界裡有句話,叫做弱隊出門將。
意思就是實力比較差的對球,天天被人輪著圍毆,守門的門將一天到晚都在撲救……其鍛煉機會遠遠比其他實力強悍的球隊更多,如此出現優秀門將的概率,遠比豪門球隊的更大……當然了,人家豪門都是買現成的、
在軍事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對於楚軍而言,明軍的騎兵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占據了優勢,哪怕是到了西明時代裡的,孫傳庭手底下都依舊握著不俗的騎兵力量。
楚軍因為自家騎兵實力渣……沒辦法擋住敵軍的大量騎兵,所以就迫使楚軍的步兵和炮兵們自力更生,琢磨著眾多的辦法來抵消敵軍騎兵的優勢,其中對抗騎兵更是重中之重。
比如新式編製下的裝備燧發槍的火槍手們,他們搞出來的空心方陣,純粹就是為了抵抗騎兵衝擊的。
此外步兵的不少線列戰術,也是為了抵抗騎兵衝擊的,比如之前楚軍在旅順口的時候,第九十步兵團下屬第一營使用的占據山頭並一字排開的線列戰術,其實也能用於對抗騎兵。
居高臨下可以有效抵消並限製敵軍騎兵的快速衝級,降低敵人衝級的速度。
而一字排開的三列隊形,能夠極大的發揮出來密集火力!
一個步兵營,在這種戰術下,每分鐘能夠打出去一千五百發子彈,足以抵消騎射型騎兵射出來的弓箭。
什麼,你說敵軍騎兵主動衝過來?
這……應該沒那麼傻的騎兵將領吧?應該沒有吧……
正常情況下,騎兵是不會去衝擊隊形緊密的步兵陣列,那麼隻是一條看上去很單薄的三列步兵隊列!
而且楚軍的三列隊列其實不單薄……看起來似乎隻有三排,但實際上士兵之間卻是肩並肩的,兵力密度很大的。
這種緊密隊形下的,火槍手化身短矛手組成的陣型,是個騎兵都不會想要衝上去的……哪怕是一身鐵罐頭的重騎兵……實際上就重騎兵那速度,沒衝過來之前就得被火槍手成片收割了!
重騎兵可扛不住子彈,哪怕騎兵身強體壯,能穿一身超級厚的重甲,還是精鋼打造的那種……
然而戰馬扛不住子彈也沒啥卵用……
這就是為啥穿著鐵罐頭的重騎兵逐步沒落,最終消失在戰場上,取而代之的各種輕騎兵以及胸甲騎兵的緣故,反正鐵罐頭也扛不住子彈,還不如要機動性呢!
楚軍搞的線列戰術,對騎兵還是有一定克製的,不過那也不絕對,還是那句話,人家騎兵兩條腿加四條腿,而對於那些一騎雙馬甚至三馬的騎兵而言,那就是再加八條腿甚至十二條腿……
騎兵在戰場上的短途機動性,天然就比步兵強,而且是強得多。
所以,騎兵會跑,就和之前東擄騎兵做的那樣,會利用自身的機動能力,不斷的調整方向嘗試突擊。
沒機會就換個方向,再來一遍……
如果不是楚軍的那兩個騎兵團,以拚死攔截的決心,始終咬緊牙關,不斷的根據敵軍騎兵的方位調整自己的位置,人家騎兵早找到漏洞衝進來了。
一旦被敵軍騎兵找到薄弱點衝進來,對於行軍當中的步兵和炮兵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而楚軍大部分將領也很清楚一點,所以一向來都非常注重在戰場上對敵軍騎兵的防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