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當塗工業基地,這地方其實不歸屬當塗縣管轄,而是直接嫡屬應天府管轄,並且級彆很高,基地最高負責人為督辦,正四品,比隔壁當塗縣令的級彆高多了……
其他的十幾個工業基地也都一樣,是屬於正兒八經的行政區域,行政級彆普遍也比較高。
而鬆江工業基地也是如此,這個工業基地規劃出來後,直接嫡屬於鬆江府所轄,基地督辦為正五品,和邊上的上海縣沒啥關係……雖然規劃的不少土地,之前還是屬於上海縣的。
這個工業基地,將會是大楚帝國第一個正式的官方工業基地,並準許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建廠。
最後,最引起工商業裡普遍關注,並讓很多士紳商人們心癢癢,琢磨著是不是要去開個廠的原因就是:鬆江工業基地裡開辦工廠,能夠享受到一定的稅收優惠。
不是地方官府搞那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所謂工業區,給出來的少許地方財政支出的稅收補貼或減免優惠。
大楚帝國財政體係裡,財政收入被分成了兩大類,一部分直接歸入國庫,另外一部分則是分成不等歸入各級地方財政。
你地方衙門要扶持工商業搞稅收優惠減免之類的,隻能在自己的那一部分裡進行減免,可彆至少能從國庫裡或上級財政裡直接拿錢進行稅收減免。
再者,如今帝國的那些官員們可沒什麼減免稅收以刺激工商業發展的覺悟……僅有減免稅收,一般也都是隻針對農業,比如說某個地方受到天災了,為了救災,恢複當地民生,那麼地方官府往往會寫報告請求減免農業稅。
僅僅是今年裡,大楚帝國就已經全額免除了十多個收到嚴重乾旱或洪澇的縣的農業稅。
然而商稅減免就彆指望了。
以華夏傳統重農抑商以及官本位的思想,還有養豬殺豬的風氣,那些官員沒把這雞直接殺了吃,而是留著下蛋就已經很克製了……
再者,大楚帝國裡也有一些聲音說,明亡不在於天災,不在於外族,而在於財政的敗壞。
無法從士紳大戶等有錢人手裡收稅,隻能是變本加厲的壓榨兜裡連個銅板都沒有的貧民,由此導致不僅僅國庫沒錢,而且越發激起民變。
大楚帝國的成功,也正是因為吸取了明王朝的教訓,進而采取了對中上層收稅,對底層采取普遍低稅甚至免稅的政策。
取消丁銀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賦以及徭役,把所有農民該繳納的負擔,通通彙入到統一農業稅裡,就是這一政策的巨大體現。
然後這麼一來,大量的底層民眾負擔輕了很多,對大楚帝國踴躍支持不說,大楚帝國的農業稅收的還更多……
而工商業,具體到商稅這些在大楚帝國的高層看來,那就是對士紳大戶們收稅的重要渠道。
彆說給減免工商稅了,帝國高層恨不得多加點稅……
要不然一年六七千萬兩銀子的財政收入怎麼來的啊……你總不會真的以為都是從苦哈哈們手中收上來的吧……
因此,大楚帝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裡,其實都沒什麼對工商業免稅這麼一個說法,隻有極少數的地方官府,為了特定的利益會給予一些特殊企業減免稅收。
但是官員們也都是愛惜羽毛的,為了避免被扣上一個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之類的帽子,進而被送進監獄,這種稅收優惠也隻局限於給工業部所屬的官辦企業。
都是官辦企業,那就是左手轉右手的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貪汙受賄了。
同時,這些針對官辦企業的稅收優惠,往往也隻局限於地方財政自身有權限減免的那一部分稅收,並且往往是通過退稅的方式進行。
因為收稅的是稅務部,人家才不管你什麼地方官員給那些企業承諾了什麼稅收政策,該收多少就是多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