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山海關以東五公裡,八裡鋪!
這個東擄人占據,距離山海關前線最近的一座小堡壘。
早兩年東擄人招降祖大壽和吳三桂,大舉進軍遼西走廊後,一路疾馳向西,試圖搶在楚軍之前趕到山海關。
然而依舊晚了一步!
東擄人好不容易殺到距離山海關以東十多公裡,眼看著隻要一天時間就能抵達山海關了,楚軍卻是拿下了山海關,並且連夜構築防禦工事進行布防。
第二天的時候,東擄人繼續西進,進駐八裡鋪後,以八裡鋪為前進支撐點,對山海關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想要趁著楚軍剛攻占山海關,立足未穩的時候擊敗楚軍,進而奪取山海關。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楚軍僅僅是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初步構築了防禦工事,並且部署了大量的火炮,最終東擄人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依舊沒能動搖山海關防線。
隨後被迫撤退到廣寧中前所,不過東擄人的主力雖然撤退了,但是依舊有不少兵力留在八裡鋪。
畢竟這裡是極為重要的前哨站,哪怕不能作為抵抗楚軍東進的核心防禦體係,但是作為一個前哨站,用來監控楚軍動向,在楚軍大規模進攻的時候儘早發現敵軍的動向,並且稍微阻擋楚軍的推進速度,為後方的中前所爭取防禦部署的時間也是很有價值的。
因此,東擄人在這裡留下了好幾千的兵力進行駐防,並且騎兵還不少。
後續楚軍沒有在這一方向大規模發動進攻,而東擄人則是趁著時間持續加固八裡鋪的防禦工事。
以至於讓這個小村堡一樣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可以駐防數千兵力,同時擁有穩固防禦工事的堡壘。
根據楚軍之前偵查到的情報,此地部署的東擄兵力至少有三千人,而這三千人非常特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或炮兵,而是騎兵。
並且也不是什麼雜牌部隊,而是東擄人本部滿八旗裡的精銳!
這些精銳,上馬能騎射,下馬能身披重甲步戰,並且還擁有滿八旗裡比較少有的騎炮兵部隊。
東擄人把這支精銳部隊頂在最前頭,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那就是利用這些精銳的騎兵,來一個退守自如。
如果楚軍出擊兵力少,那麼他們就打防守作戰!
三千騎兵下馬披甲作戰,那就是三千東擄人裡最為精銳的披甲重步兵,擋住楚軍的中小規模進攻不成問題。
甚至還能夠反動反擊呢!
三千騎兵衝出去,對麵楚軍如果沒有相應的騎兵進行掩護,恐怕是要吃個大虧!
如果楚軍大規模出擊,那麼這三千騎兵就能乾脆利索的放棄八裡鋪,然後直接恢複騎兵作戰方式,通過機動側翼威脅楚軍兵力,壓縮楚軍前鋒的活動空間等等,為後方中前所的備戰爭取時間。
現在,這些東擄騎兵也是這麼做的。
當他們發現前頭上萬楚軍騎兵出關,後頭還跟著大批步兵和炮兵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楚軍是要發動全麵進攻了。
他們一邊緊急派人向後方傳信,一邊收拾家當牽著馬匹撤出八裡鋪。
臨走前還不忘把整個八裡鋪燒了個一乾二淨,免的被楚軍所利用。
八裡鋪的東擄守軍撤退的乾淨利索,這固然給楚軍一個不設防的八裡鋪,但實際上給楚軍造成的麻煩更大。
三千騎兵放棄了八裡鋪後,人家可沒走遠,就在邊上待著呢。
對此,楚軍前鋒騎兵,也就是第一騎兵軍的軍長朱興發陸軍中將一直都是高度警惕著。
雖然他很有信心,自己手底下的這三個騎兵師足以掩護大軍的側翼,但是對麵的東擄騎兵一看就知道是精銳。
而精銳這種東西,不能以常規目光去看,這萬一戰鬥力爆發的話,自己說不得就要吃虧了。
一旦自己的騎兵吃虧了,那麼後頭的步兵和炮兵乃至輜重等大批部隊,麵對東擄大批騎兵的威脅下,將寸步難行,更彆說強攻中前所了。
對此,朱興發陸軍中將非常的謹慎,直接抽調了麾下戰鬥力最強悍的第二騎兵師上前,持續監視對麵的東擄騎兵。
如果對方想要繞過來就第一時間攔住,如果對方不主動發起進攻,也不嘗試繞行到側後,則是不用管他們。
朱興發陸軍中將非常嚴肅的對第二騎兵師的幾個主要將領,包括第四騎兵旅旅長齊良厚準將進行了囑咐:“要牢記我們的任務,不是殺傷多少敵軍,不是創造多麼偉大的勝利,而是要確保後方的主力步兵和炮兵以及輜重部隊順利進入戰場,並對敵軍城池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