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以東,萬餘東擄大軍正在匆匆忙忙的朝著東方而去,在他們的前方乃是杏山城。
塔山和杏山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大,也就那麼十多公裡而已,放在平日裡行軍的話,其實也就一天時間。
但是在戰爭期間,尤其是雙方正在交戰的時候,而後方的楚軍又不打算放他們順利逃走,玩命追擊的時候,東擄人想要跨越這十多公裡的距離就顯得非常困難了。
承順七年六月一日黎明時分,東擄人剛出城的時候,楚軍第一百零八師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對戰功極為渴望,想要讓自己的肩章再增加一顆將星的邊黎明準將,沒有猶豫就下令了急行軍追擊。
第一百零八師雖然說是乙等師,武器裝備要差一些,輔助兵力也少一些,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正規軍。
該師的將士雖然是明邊軍出身,但是經過兩年的苦訓後,基本上和楚軍的其他部隊的士兵也差不多了。
畢竟在大楚帝國陸軍裡,其實不管是甲等師還是乙等師,將士們的個人待遇都是差不多的,薪餉一樣,夥食也一樣,不存在著甲等師的部隊夥食更好一些,乙等師的夥食就差一些的情況。
這意味著,哪怕是楚軍裡的乙等師,其將士們的體能也是相當優秀。
大楚帝國的三軍,為什麼能夠吸引眾多的貧民子弟踴躍參軍啊,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參軍了能吃飽飯。
在將士們的夥食待遇上,大楚帝**方一向來都是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的。
良好的夥食待遇再加上天天訓練出來的良好體能,使得了第一百零八師的將士們開始急行軍後,速度極快!
最前方的第431團隻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咬住了東擄人的尾巴,並且在增援的五百多騎兵的掩護下直接發動了強襲作戰,東擄人則是留下了兩千多人進行斷後作戰,其餘兵力繼續前進。
兩斤半野戰炮的炮聲持續響起,戰馬在嘶鳴,而雙方的士兵們則是開始在原野上進行廝殺。
就當431團以及騎兵部隊咬住了敵人的尾巴時,其右軍430團卻已經開始迂回,直接強行越過了大約三公裡的距離,直插敵軍正在撤離的部隊的側翼。
東擄人側翼一部數千人為了自保,不得不停止了撤退,從行軍隊列轉變為戰鬥隊列。
後頭的邊黎明準將看到己方部隊已經連續拖住了敵軍至少五千人之後,當信心大振,親自率領者該部最後一個團,也就是429團加入戰局,同樣是做出了攔截襲擊的姿態,迫使敵軍集結並進入戰鬥姿態。
如此一來,剛從塔山城撤出來沒幾個小時的東擄兵力,就在塔山城外東北方向大約六公裡到十公裡,寬約兩公裡的一片狹長地帶裡被拖住了。
上萬兵力被迫全部展開了戰鬥隊形和楚軍對峙!
看到敵軍被追上並進入戰鬥隊形後,邊黎明準將終於是鬆了口氣!
終於沒讓他們給跑掉!
緊接著他下令:“都給老子穩住,儘可能的拖住他們,不要冒險強攻!”
“副師長,你親自去一趟集團軍司令部,請求上級支援,隻靠我們的話,可拖不住他們太久!”
“此地距離杏山太近了,一旦杏山城內的敵軍跑出來了那可就麻煩大了!”
邊黎明準將,要的不是殺傷多少敵軍,也不是徹底擊潰對方,而是要拖住敵軍。
因此他從一開始的戰術,就是以拖住對方為主,並沒有讓部隊發起強行攻擊,同時這也是為了防備杏山城內的敵軍。
此地距離杏山城也就那麼七八公裡而已,杏山城的東擄人如果前來增援,輕裝部隊一個時辰就能夠殺過來。
在己方的增援部隊沒有抵達之前,邊黎明準將必須謹慎再謹慎。
邊黎明準將猜的沒錯,他們剛截停塔山退兵,杏山城裡的東擄人就派出來了五千多步兵以及至少三千騎兵,迅速出城馳援。
邊黎明準將聽著前頭的東擄騎兵的動靜,臉色黑的可怕,當即部隊收攏陣型,防備騎兵衝擊。
如此一來,不可避免的也就減輕了對塔山退兵的壓製,當即就有北部數千塔山退兵趁機脫離,直接腳底抹油朝著東北方向撤退。
看的邊黎明準將是急得跳腳,但是也沒有任何辦法。
他的第一百零八師隻是一支縮編的乙等師而已,雖然有獨立騎兵部隊的一個騎兵團協助,但是麵對大規模敵軍騎兵的威脅下,也隻能是自保。
能夠在自保之中還牽製住好幾千的塔山敵軍,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等到下午大約兩點,楚軍援軍終於抵達,來的乃是在後方的主力部隊第九軍所屬的一個師。
有了這麼一個甲等師的加入,楚軍在前線的壓力大減,甚至都可以嘗試著發動反攻了。
之所以說是嘗試,而不是說直接發動大規模的反攻,那是因為對麵東擄人有著三千精騎在一邊虎視眈眈。
光光是為了防備這三千東擄騎兵,第九軍除了動用了三個師屬騎兵團外,還動用了兩個主力步兵團以及足足三十多門的輕便的兩斤半野戰炮。
這些兵力分成好幾個方向進行布防,確保這三千東擄騎兵不管從哪一個方向殺過來,都能夠進行及時的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