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的另外一邊,幾個年輕讀書人正拿著剛買的報紙看。
這是一份大楚邸報,前麵六頁是全國版,第七到第十六頁乃是省版,按照邸報司的相關規則,大楚邸報統一由禮教部邸報司負責采編、刊印、發行,郵遞司則是負責樣報運輸。
全國版,由禮教部邸報司直接負責編、寫,主要內容為麵向公眾所公布的各類重大事項,尤其是各類政策,同時選擇性報道若乾天子、重臣的新聞,比如皇帝陛下視察某地,召開某會議,接見某人之類的,裡頭的每一篇文章都事關重大。
全國版的每一期樣刊交由禮教部尚書審核後,呈送禦前審批,皇帝審批後才會印刷樣刊,並通過郵遞司,和各地公文一起送往各省的郵遞司辦事處,並和省版內容一起進行印刷,最後通過郵遞司進行分發銷售。
省版,由邸報司派出到各省的邸報司辦事處負責采編,一般前幾頁是各省內的時政新聞以及政策動向,而後麵幾頁則是一些當地的商業信息以及文藝副刊。
省版的所有內容,同樣需要各省邸報司辦事處采編,由處長進行初審,然後由各省禮教司司長進行審核後,方可印刷發行。
同時還需要把省版報紙,包括被各省禮教部司長否決的文章也會一並送往金陵城,由禮教部進行後續審查。
如果文章出了什麼問題,不僅僅采編人員,就連負責審核文章的省禮教司司長也需要負責。
這意味著審核人員需要具備極其敏感的政治覺悟。
如果不懂,其實……也沒關係,你參考全國版的內容就行了,照著上麵的論調搞輿論工作總不會有錯
如果你非要和京畿反麵唱反調,基本都沒啥好下場,早期上台的不少省禮教司的人裡,就不有少是這種二貨,非要搞幾篇文章出來和京畿方麵唱反調……這種人一旦發現,那基本都是被一擼到底,後麵稅務局和巡警局、督察院反貪局的調查人員就會和瘋狗一樣查你……如果真有啥問題,進礦山免費乾活沒跑了。
大楚邸報,涉及輿論引導問題,羅誌學對此是非常重視的,要不然也不會要求全國版內容要親自審核後才能夠刊發了,然後再把樣刊費勁送到各地去印刷發行……這樣一搞,其實也沒啥時效性了。
為此,大楚邸報並不是人們所熟悉的日刊或者周刊,而是十日刊,每月逢五、十五、二十五發行。
而這也隻是在金陵以及附近地區的發行時間而已,實際上因為樣刊送往外省各地、印刷也需要時間,因此各地實際看到報紙的時間,還要比報紙上的印刷時間晚好多天甚至半個月一個月……
比如甘肅那邊,距離這麼遠,一月五號的邸報,往往要二月份才能看見。
根本沒時效性可言!
但是羅誌學寧願不要什麼時效性,也要確保輿論的正確引導。
為此還搞出來一大堆看似複雜而麻煩的體係呢。
大楚邸報的采編、審核、印刷以及發行都是有著非常詳細的規定,采取的是多重審核,各部門之間還互不統屬。
各省邸報司辦事處,由邸報司直接負責,他們可以決定選擇刊發什麼內容,各省禮教司可以決定不刊發什麼……
簡單來說,邸報司的采編們自行編寫文章,禮教司可以批準刊登,也可以拒絕刊登,但是不能直接讓采編們寫什麼文章,人家邸報司的采編們愛寫啥寫啥……出啥問題了人家自行背負責任,和你省禮教司沒啥關係。
兩者之間也不是統屬關係,各省禮教司對邸報司各省辦事處沒有管轄權,甚至各省邸報司辦事處的人員,都不從各省財政裡拿工資,人家直接拿京畿禮教部的工資,編製上屬於禮教部所屬人員。
不過考慮到地方上,尤其是部分重要口岸城市的一些商業信息需要時效性,因此也特批批準了部分口岸城市額外發行一份商業副刊。
用來刊登各種商業信息,比如某工廠招牌,某地大量收購木材,某地到貨一批水動力設備,某廠有機製棉布一批等待洽談等等。
然後就是各種貨物的價格,尤其是大宗貨物的價格變動,這一點在主要是在一些大型商業口岸城市裡。
鬆江府裡就有邸報司辦事處的人員駐紮,專門編寫了一份‘鬆江府商業副刊’單獨發行日刊。
此外還有廣州、天津、金陵、漢天等幾個大城池,都是由邸報司辦事處的人員專門負責。
總體來說,大楚帝國用了幾年時間,算是初步搞出來了一個官方邸報體係,用於進行政策宣傳,引導輿論,然後還順帶弄了點商業副刊。
這種邸報和後世的報紙體係不是一回事,大楚邸報其實就是傳統王朝邸報的公開版本……
後續羅誌學自然會對報紙體係慢慢改革,逐漸演變為後世的報紙體係,但是現在嘛……沒必要,也不好控製,乾脆不搞……
如今這幾個年輕人看的大楚邸報裡,全國版上的內容裡,東北局勢的內容就占了半數,其中核心報道自然是錦州大捷的相關消息了。
這些核心文章,按照慣例依舊是由邸報司裡的筆力深厚的主編們所主筆的,重點報道了錦州戰役的的相關情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