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東北開發(9K)_老子就是要當皇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五百五十九章 東北開發(9K)

第五百五十九章 東北開發(9K)(1 / 2)

隻要你種地,那麼官府都會給一塊可以分期付款的土地,分期付款的每年費用,和農業稅也差不多。

而這是屬於租種土地的模式,所以佃戶也不用繳納什麼農業稅。

說白了,其實這個分期付款,就等於是把農業稅變成了佃租而已,和自耕農也沒啥區彆。

不過分期付款購買官田,繳納剩餘款項之前不能轉讓而已。

整體上在遼東地區采取的土地政策,和其他地區一樣,並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免費分田,也沒有說限製民眾獲得土地。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以免費分田為主,之所以搞什麼分期付款,純粹就是脫褲子放屁,因為這分期付款的錢和直接交農業稅也沒啥差彆。

畢竟現在很多地方是人少地多,尤其是保守天災**的北方數省以及遼東地區,昔日的大量人口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當中,帝國都愁著大量土地沒人種呢,自然不會搞什麼限製。

土地有人種了,才有農業稅或官田佃租,才能夠提高糧食供應量。

再多的糧食都是不嫌多的。

不過為了避免土地兼並,官方以租代購分田的模式是有限量的,同時在交完分期付款之前也不準許買賣。

私人土地倒是可以買賣,但是為了防止大規模地主的出現,大楚帝國的農業稅已經正式施行了階梯稅率,土地越多,農業稅率越高,土地多到一定程度後,土地的收入基本都得用來繳納農業稅。

這一條階梯農業稅政策,迫使了大量中大型地主開始通過分家來減少每戶所擁有的土地總量,以達到不超過階梯農業稅限額的標準。

這種分家看似脫褲子放屁,但是卻是有著另外一個很明顯,並且官方樂於看見的效果,那就是大家變小家,進一步動搖甚至是滅除地方豪族,大家族的勢力。

有點類似古代時期的推恩令,看似土地還是在地方藩王體係裡流轉,但是卻是讓大貴族逐步變成了小貴族,削減了地方貴族造反的能力。

所謂的豪族,靠的可不是什麼血緣紐帶,而是利益紐帶,這些大家族一旦開始分家產,土地從集體所有變成了各個小家所有,那麼自然也就沒有了利益紐帶,過上一些年,大家頂多就是個親戚……

打壓地方豪族,宗族勢力隻是階梯農業稅的附帶效果,更主要的還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同時迫使大量的中大地主們放棄手中的土地,通過出售土地回籠資金,然後再把資金投入到工商業來。

可以說,階梯農業稅政策,是一條綜合多方麵,同時兼有防止土地兼並,打壓地方宗族,安撫並拉攏無地/少地農民,刺激工商業發展的綜合性國策。

而且這一條政策再加上早期幾年大楚帝國通過各種手段,強迫大地主們放棄土地,再加上大楚帝國付出工商業發展,已經使得了這些地主們開始把目光從土地上轉移到工商業來。

最近兩年帝國上下以紡織業為代表的各類工商業快速發展,就是得益於大量的民間地主資本開始進入。

搞工商業嘛,甭管技術先不先進,但是首先得有資金啊。

而這年頭除了官方外,有大批剩餘資金的也就是這些士紳階層了,通過引導他們把大量剩餘資金投入工商業,以刺激整個帝國的工商業發展是帝國高層的既定計劃,不會輕易變動的。

————

遼東這邊,通過實施既有的土地政策,基本上可以做到人人有田。

這土地有了,人雖然少了點,但好歹也有百萬人,這接下來就是要恢複正常的農業生產了。

大楚帝國總不能持續向遼東地區輸送大量的糧食養活上百萬人口不是……

人家軍方都還指望著遼東本地出產的糧食,能幫忙解決一部分遼東駐軍的糧食消耗呢,大量的糧草都要從南方運輸過來,成本太大。

為了降低糧食運輸成本,再加上帝國高層已經決定了明年開始就會逐步降低軍費,因此遼東駐軍也要開始自力更生一部分。

於是乎,把戰線推進到了遼東長城後,將近二十萬的楚軍除了部分戰備兵力外,其餘兵力暫時放下了刀槍,拿起了鋤頭,開始轟轟烈烈的屯墾以及養殖行動。

意圖就地解決一部分駐軍所需的糧食以及肉食。

不管是民間恢複生產還是軍方屯墾,都是為了解決遼東地區的糧食問題。

而除了糧食問題外,大楚帝國高層還通過了一定的措施來開發利用遼東地區的豐富自然資源。

遼東地區有什麼自然資源?

有著豐富而且品質上佳的各類礦產資源,其中的核心礦產,也就是煤炭和鐵礦相當多。

早期的工業是核心產業是什麼?

鋼鐵!

礦務裡的鐵礦以及煤炭都是為了煉鐵而服務的,而有了鋼鐵,才有各類機械包括國防產業,還有各種農具之類的。

這也是為什麼近代國家裡經常用鋼鐵產量還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原因。

因為鋼鐵是基礎中的基礎產業!

而偌大的華夏地區,鐵礦雖然不少,煤炭也多,但是優質煤炭和鐵礦卻是比較少,而能夠低成本開采並提煉的優質鐵礦和煤炭就更少了。

如果是兩者還在同一個地方的就極其罕見了。

大楚帝國目前兩個主要鋼鐵基地,也就是大冶工業區以及當塗工業區,這兩個地方都是屬於非常典型的鐵礦區,其煉鐵所需要的大量煤炭主要依賴周邊的一些小煤礦以及江西萍鄉的煤礦。

現在看起來似乎也可以用,但是對於大規模煉鐵產業而言局限性非常大,尤其是沒有火車的年代裡。

很多地方的煤炭都是需要靠著馬車從山裡運輸出來,然後再裝上船隻順流而下。

比如江西萍鄉的煤炭,從大山裡挖出來後,要經過一百多公裡的陸地運輸抵達株洲後,才能夠裝船,通過湘江再進入長江,然後抵達大冶或當塗。

要在這一段路水路運輸,都是順流而下,運輸量大,風險小,時間也比較快速,但即便如此,其運輸成本也比較高昂。

而在煉鐵裡,煤炭的消耗量往往是鐵礦的好幾倍,兩者的比例達到四比一甚至更高一些。

想要練出來一噸鐵,大概需要一百多噸的煤炭和三四十噸的鐵礦石。

因此,煉鐵廠其實最好是建立在煤炭產地,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運輸成本。

但是還是那句話,在缺乏蒸汽機的年代裡,沒有火車,就連內河運輸也是受到極大的限製,滿載貨物的想要逆流而上可不容易……就連海運其實也說不上多便利。

所以,大楚帝國後續建立鋼鐵廠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考慮運輸因素。

後續在天津建立的鋼鐵廠,就是因為邊上有灤州煤礦,同時靠近海邊方便運輸,周邊也有中小型的鐵礦石。



最新小说: 關於我穿越到異世界這檔子事兒 大明:靖難戍邊,稱霸天下 靈風傳奇:暗影之役 我締造了超凡時代 踢掉失憶竹馬,閃婚大佬暗戀我多年 古董修複師:精神病院斬神 型月,人類愛模擬器 夫君慘死後,我卷成三界白月光 千秋之改 穿書反派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