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這地方對於朝鮮半島的李氏王朝而言非常重要,該城位於清川江南岸,素來乃是朝鮮半島地區的政權,抵抗來自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進攻的軍事重鎮。
早些年東擄人第一次攻打朝鮮的時候,朝鮮人就在這裡駐防重兵試圖頑抗死守,不過朝鮮人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東擄人。
啊敏率領的東擄人沒幾天功夫就拿下了安州,然後一路順利殺到了漢城去。
而今年隨著楚軍在東北區域持續獲得重大勝利,尤其是楚軍在秋天收複了鳳凰城、鎮江堡等鴨綠江西岸的大片區域,把戰線推進到了鴨綠江之後。
李氏王朝也是感到受了巨大的威脅,他們開始再一次在安州囤積重兵。
至於更北邊的義州等地,距離楚軍太近,很容易在開戰之處就被包餃子……就和東擄人第一次殺入朝鮮時候一樣,當時朝鮮人部署在義州等地的兵力基本沒發揮出什麼作用來。
這一次,李氏王朝吸取了教訓,並沒有在義州等地部署重兵,當然,這也有著避免在邊境部署重兵,然後刺激到楚軍的顧慮在。
畢竟義州等地,還是有著大量東擄人兵力在的。
東擄人之前為了彈壓控製朝鮮,在這一片地區留守了部分兵力,後來楚軍的陸戰隊登陸皮島後,為了防備楚軍在鐵山半島登陸,東擄人在鐵山也駐防有數千兵力。
這一片地方,名義上歸屬李氏王朝,但實際上是被東擄人實際控製的。
哪怕是部署在這個方向的朝鮮兵力,也是歸屬東擄人管轄指揮的。
諸多條件下,李氏王朝在北方的防禦,主要還是集中在安州上。
馮宇樹準將帶著兵力,在海軍艦隊的掩護下順利度過清川江後,從當地的民眾口中得知,城內的朝鮮軍隊大概有個兩三萬人。
區區兩三萬人可不會讓馮宇樹停下進攻的步伐!
他之氣和這些朝鮮人打過幾次了,這些朝鮮人給他的影響就是,撐死了也就是明軍中原腹地衛所兵的水準……戰鬥力差的很。
連個長管火炮都沒有,短管火炮也少的很,火器還停留在火門槍時代。
而作戰意誌這些也不咋地。
如果朝鮮人的戰鬥力夠強悍,之前就不會被東擄人吊打了兩次。
彆說楚軍覺得他們戰鬥力不咋地,就連東擄人也覺得這些朝鮮人的戰鬥力太水。
之前東擄人在遼東戰場上抵抗楚軍的時候,也從朝鮮半島調集了大量朝鮮兵力,數量前後也高大好幾萬呢。
但是東擄人從來都沒有把這幾萬朝鮮人的兵力派往一線戰場……
為什麼?
因為當炮灰人家東擄人都嫌棄他們礙手礙腳,因此大部分時候征召來的這些朝鮮兵力,都是在後方運輸後勤補給,主要是當民夫用的……
隻有在遼東戰場全麵失利,退守到義州,鐵山等地時候,東擄人才是把這些朝鮮兵力當成主力部署在前線。
因為那個時候,退守到義州一帶的東擄人兵力不多,撐死了也就一兩千人而已,他們人不夠……
結果就是一萬多的朝鮮兵力連同千把東擄人,被馮宇樹所部四五千人吊打,幾天都沒抗住就全軍覆滅了。
經過這些戰鬥,也是讓馮宇樹對朝鮮人的戰鬥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