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麾下大量鐵製品都在出口,直接參與了大楚帝國海上貿易的李家,他們可是很清楚,最近幾年來,進出廣州港的商船越來越多,這意味著海上貿易越來越繁華,船隻越來越緊張。
因為西太平洋沿岸的貿易日漸繁華,不少海商都跑到了廣州造船廠去求購船隻,但是人家廣州造船廠可是大楚帝國海軍的第二大戰艦供應商,他們連戰艦以及軍事運輸船,還有幾家官辦大型貿易公司的武裝商船都生產不過來,哪有多餘的產能接外部訂單了。
這種都被李氏看在了眼裡,李家認為造船業大有可為!
如此,才下定了決心投入巨資進軍造船業。
他們自然不是傻乎乎的直接從頭開始,而是直接砸錢收購了一家位於廣州的民營造船廠,這家造船廠創辦多年,擁有建造大型福船、廣船的經驗,去年甚至開始仿造成功了一艘新式蓋倫改進船型。
在技術上,這家造船廠不差,就是規模小了一些而已。
至於為什麼這樣的造船廠最後被李氏收購了,一方麵是他們內部有矛盾,另外一方麵自然是李氏砸錢夠多。
隻要錢給足,收購一家船廠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收購了這家造船後,恰逢大楚帝國工商部頒發了一係列的新政策,這些政策看似和造船沒啥關係,但是卻讓李氏看到了官方高層鼓勵扶持民間資本的信號。
當即投入重資,找廣州機械公司訂購了多套大型水動力機械,又雇傭人手把原有的幾座乾船塢進行了擴大,以便生產更大的船隻。
又開始到處挖各類工匠,不僅僅是國內的工匠,還有東南亞一些蠻夷的造船工匠。
承順十年二月,李氏造船廠完成改造,正式掛牌營業,並且打出來了承接大型遠洋海船的招牌。
再加上被收過之前,這家造船廠本身就已經製造過一艘四五百噸級的蓋倫船型,實力已經得到了證明,如今大名鼎鼎的李氏又投入了巨資進行升級改造,這讓那些海商們紛紛找上門來下單。
不僅僅是普通海商,就連工業部直屬的南洋貿易公司,聽聞這家李氏造船廠,號稱能夠打造千噸以上的新式蓋倫船型後,都直接找上門來,一出手就是兩艘千噸級新式蓋倫武裝商船的訂單!
李氏製鐵的實際掌權者,長房李尚雲看著桌子上厚厚一疊的訂單合同,然後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弟弟,李氏製鐵的第二和第三大股東道:“如果我追加五萬兩投入造船廠裡,你們應該沒意見吧?”
李家二弟則是道:“沒意見,造船業大有可為!”
李家三弟則是更乾脆:“追加五萬還是少了,直接追加十萬吧!”
“我們再多建幾個船塢擴大產能,還有把原料供應體係也搞出來,免的和那些紡織廠一樣,免的和那些紡織廠一樣,規模擴大了,但是原料供應卻是被卡了脖子!”
“我們可以加大對南洋地區的優質木料收購渠道的投入,同時還要在西江、北江上遊直接建立伐木場,還有帆裝分廠也可以搞一個。”
“造船行業隨著海上貿易的持續增加,已經迎來了大爆發,而能看到這一點的人不會少,恐怕再過個一年半載,造船業就會和紡織業一樣迎來慘烈的競爭,到時候,原料供應是重中之重!”
李尚雲看了自己的兩個弟弟一眼,當即露出了微笑:“看來,你們和我想的一樣,對造船業的未來抱有極大的期待,既然如此,我們這就湊集資金擴大產能,再建立自己的原料供應渠道!”
“爭取一年內,再把產能擴大一個台階,三年內完善原料供應體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