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快速機動的步兵們,使用的都是一些便宜貨色的役用馬,這些役用馬平日裡都是用來拉車的,車上運輸步兵們各種裝備以及後勤補給,帳篷之類的,能夠讓士兵們無負重徒步行軍。
騎馬行軍,那都是特殊情況下才能乾的事。
所以平日裡也沒有進行專門的馬上作戰訓練,可玩不了馬上作戰。
這些在西北乃至北邊地區的步兵,之所以配屬一定數量的役用馬,純粹是為了提升步兵的機動能力,日常機動也不是騎馬,而是徒步,頂多坐一坐馬車。
畢竟在西北以及北方草原作戰,地方太大了,步兵隻靠兩條腿走路,等步兵趕到戰場,黃瓜菜都涼了。
因此陸軍一直都致力於給這些方向的步兵們提升機動能力,配屬更多的騾馬,馬車都是出於提升機動能力的考慮。
至於為什麼不都換成騎兵……騎兵貴啊!
軍隊的很多東西,都是需要考慮成本的,不可能什麼好什麼來。
哪怕是準格爾這些遊牧民族,他們的軍隊也不全是騎兵,相當多一部分還是步兵,隻不過騾馬多,步兵也因為負重少,所以行軍速度比較快,必要時候也能集中部分步兵騎馬進行快速行軍罷了。
楚軍也差不讀,而和準格爾單純配屬眾多騾馬不一樣,楚軍在西北以及其他北方地區的部隊,還會大量配屬馬車。
而大楚帝國陸軍裝備的馬車和傳統的東方式馬車還不一樣。
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四輪運輸馬車,這玩意采用了轉向機構以及圓柱式軸承,同時還采用彈黃減震。
而這些都是為了提高運輸能力。
大楚帝國在國內統一戰爭的時候,就開始廣泛采用新式的馬車作為運輸工具,不過早期的時候因為缺乏騾馬,再加上南方地區的地形緣故,因此馬車運輸的比例還不算太大,很多時候為了給前線運輸補給,還得廣泛依賴獨輪車甚至人力搬運。
而等到東擄戰役期間,因為東北地形平坦,同時騾馬保有量也多了起來,因此那個時候楚軍就開始大規模裝備使用各種類型的新式馬車,既有四輪馬車也有雙輪馬車,兩者是搭配使用的。
畢竟兩者對騾馬、地形的要求都不一樣,彼此很難進行全麵的取代。
四輪馬車運輸量大,但是對地形要求高。
雙輪馬車運輸量小一些,但是對地形不怎麼挑剔。
大楚帝國的馬車運輸,在東擄戰役的後續期間,尤其是深入東北腹地、漠南蒙古腹地的時候更是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承擔起來了楚軍數百上千公裡的後勤運輸。
等東擄戰役結束之後,馬車已經成為了楚軍後勤物資運輸,乃至前線行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並且開始在更大範圍內進行了普及,哪怕是在南方地區也開始大量裝備馬車。
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開始,大楚帝國獲得了漠南蒙古這個重要的產馬地,並且也和漠北蒙古達成了協議,成為了漠北蒙古三大部落的宗主國,雙方進行了互補貿易,漠北蒙古通過出售牛馬羊等牲口以及羊毛等物資,換取大楚帝國的槍炮刀劍盔甲各類軍需物資以及茶葉、布匹等各類生活物資。
那個時候開始,大楚帝國雖然還缺頂級戰馬,但是普通戰馬就不缺了,至於普通的役用馬那就更不用說了,至少滿足軍需還是足夠的。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的軍用馬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後勤部根據以往的馬車使用經驗,提出了一係列的新要求對軍用運輸馬車進行了改進,由此誕生了一係列的改進後的軍需馬車並廣泛服役各部隊。
其中服役於西北地區四輪馬車就有好幾種,其中最主要的一種貨運四輪馬車的載重量達到了一噸,而且車架是經過了專門設計,可以用來運輸標準的物資運輸箱。
為了更好的運輸各類軍需物資,尤其是各類彈藥這種大宗補給品,後勤部專門製定了裝箱標準,規定了若乾規格的統一尺寸。
而且箱子還有卡扣,箱子進行堆疊的時候保證穩定。
相應的馬車上的車架也進行了規範設計,有標準的卡扣。
如此後勤運輸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把裝著彈藥的木箱往上堆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