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小跑前進的戰馬上,丹巴隻依靠著身體的本能,多年養成的嫻熟馬術控製戰馬,但是注意力卻是都在對麵的楚蠻子的騎兵上。
此時,雙方的騎兵彼此間的距離已經不足千米,但是並不意味著丹巴需要跑上千米才能和楚軍交戰,因為楚軍也在對衝。
因此實際交戰距離,還需要打一個對折,大概五百米不到。
這個距離,也是最適合騎兵發起衝鋒的距離,太遠了會導致戰馬體能消耗過大,太近了缺乏應變時間,同時戰馬的速度也難以起來。
四五百米的距離,對於騎兵衝鋒而言剛剛好。
此時,丹巴率領的麾下騎兵列出的是傳統的陣型,分成了一共五個騎兵小方陣,呈現錐形,騎兵們並沒有使用騎弓也沒有使用遂發手槍,而是一個個拔出了彎刀,準備直接發起近距離的衝鋒作戰。
不是他們不想用騎弓或手槍,而是對麵的楚蠻子也沒有用火槍,那些該死的楚蠻子直接在肩膀上扛著馬刀呢。
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對麵的楚蠻子準備直接衝上來玩肉搏戰。
如此情況下,如果丹巴所部還想要玩騎射戰術,會被直接打到崩潰的。
騎射戰術,尤其是半回旋騎射戰術用來對付步兵什麼的很適合,但是用來對付敵人的輕騎兵其實很不靠譜,尤其是對付正在發起衝鋒的騎兵,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彆。
統一戰爭之處,楚軍就喜歡用手槍騎兵玩半回旋戰術,被明軍的邊軍騎兵打的爹媽都不認得……人家明軍邊軍騎兵一看楚軍騎兵玩半回旋戰術,根本不和你講道理,直接就揮著馬刀衝上來和你玩肉搏了。
手槍騎兵在楚軍裡曇花一現,並且以極其不光彩的曆史退出了曆史。
這是戰術的先天局限,以目前的武器裝備技術而言是改變不了的,於是乎楚軍的騎兵發現這條路走不通後,就開始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開始玩複古風,直接搞冷兵器衝鋒了。
這搞著搞著,發現效果還挺好的,尤其是結合了步兵的緊密隊列理念後,楚軍騎兵的密集馬刀/空心騎槍衝鋒,威力極大,傳統騎兵根本就擋不住。
丹巴雖然也沒有和楚軍的大規模騎兵交過手,但是多年的戰爭生涯讓他知道,既然對麵已經準備列陣衝鋒了,那麼己方也不能使用半回旋戰術了,如果不現在就主動撤退的話,那麼就隻能硬著頭皮衝過去。
而撤退?
在己方已經耗儘補給的情況下,在這荒無人煙,連雜草都沒幾根的荒漠裡撤退,那也是個死路。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丹巴也不會帶著騎兵主動折返進行交戰了。
丹巴還指望著打贏了搶一波楚軍的糧草輜重呢,再不濟也要打破楚蠻子的封鎖向東邊的草原地帶逃亡。
要不然,遲早都是個死字。
所以……丹巴沒有選擇撤退,而是下令麾下騎兵換用彎刀等冷兵器!
今天,他要和對麵的楚蠻子來一場真正的騎兵對衝,讓這些楚蠻子知道,西域是他們準格爾人的地盤,馬背上的戰爭是他們準格爾人的專長,不是他們楚蠻子的農夫可以玩的。
丹巴決心甚大,帶著麾下騎兵列陣緩緩小跑過來。
而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團長林爾斯上校同樣如此。
他帶著四個騎兵哨,列出了楚軍騎兵裡標準的密集衝鋒陣型,然後使用小跑前進。
這種陣型裡,騎兵和騎兵之間的空間非常小,隊形非常的密集,就和步兵的火槍手的線列隊形一樣,同樣以兵力密集而著稱。
雙方的距離持續拉近,很快,第八十六騎兵團的四門六十五毫米騎兵炮開始射擊了。
但是就和預料中的一樣,這四門六十五毫米的炮擊並沒有取得太過明顯的成果。
因為對麵的丹巴又不傻,人家可不會慢吞吞走路讓你打,進入楚軍火炮射程後,已經是開始提速,讓騎兵們進入跑步階段了。
同時也沒有列出太過明顯的密集隊形讓你炮擊,而是采取了縱隊,隊形也比較鬆散。
嗯,實際上傳統騎兵的隊形本來就很鬆散,因為需要給騎兵們留下戰鬥的空間。
傳統騎兵的作戰,哪怕是衝鋒作戰,其實也比較依賴騎兵本身的勇武,對衝後基本就會進入混戰狀態。
這一點,和楚軍的騎兵是截然不同的。
第八十六騎兵團的騎兵進入戰場後,長時間都維持在小跑階段,速度並不算快,但是隊形卻是極為完成。
哪怕是進入跑步階段後,因為並沒有把速度提升到最大,甚至還可以壓低了一定的速度,而這些都是為了儘可能的維持密集陣型。
楚軍騎兵作戰,講究的是一個整體,並不太注重個人勇武。
當然,這隻是相對而言,實際上經過長時間高強度訓練的騎兵,個人勇武也差不到那裡去。
隨著雙方的距離進一步拉近,當雙方距離隻有區區一百多米的時候,之前一直都在壓製速度,以維持陣型的楚軍騎兵,終於是進入了最後的襲步衝鋒的狀態。
楚軍騎兵們,並不在刻意的壓製速度維持陣型,而是讓戰馬發揮出來的最大的衝刺速度。
對麵的準格爾騎兵,還要更早一些進入襲步階段,而這樣一來,本來隊形就比較鬆散的準格爾騎兵,在進入襲步階段,不再維持陣型後,隊形就更加鬆散了。
看上去準格爾的騎兵們仿佛一大片,席卷了前方的大片地方,看起來仿佛聲勢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