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五家造船廠,官辦三家,民辦兩家,幾乎搶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軍艦訂單,其他一些造船廠之所以還能夠分到百分之十左右的份額,純粹是因為很多軍艦也不用太好的技術,比如一些運輸艦,內河炮艦、近海巡邏艦等戰艦,技術含量不是很高。
海軍出於扶持的,同樣也是為了分散風險的考慮,會把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船隻給一些中型造船廠建造。
軍艦領域裡,鬆江海軍造船廠獨占鼇頭,廣州造船廠搶下了次席,而軍艦的利潤比例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總價高啊,這利潤算下來其實不少的,最後軍艦的訂單還特彆穩定……
大楚帝國海軍的擴軍以及後續的軍艦替換更新,每年都需要一大批的戰艦服役,所以鬆江海軍造船廠根本就不用擔心沒有訂單……
依托海軍訂單方麵的刺激,鬆江海軍造船廠的技術水準也是最高的,這反過來又讓他們在商船領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如今各種新型海船,也就是蓋倫改進型的民用船隻,包括武裝商船的這一大塊市場乃是大楚帝國造船行業裡的主要市場。
因為這些船隻價格高,利潤也高,那些貿易公司們為了遠洋貿易裡的龐大利潤,會毫不猶豫的往裡頭砸錢,幾十萬上百萬的龐大訂單眼都不帶眨一下的。
其中市場份額最大,也是利潤最高的,當屬於五百噸級\到千噸級這一噸位範圍內的武裝商船。
這個範圍內的武裝商船在建造成本以及運營成本還有載貨量上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各大貿易公司特彆喜歡這種武裝商船。
因此該級彆的商船也占據了主流市場。
至於噸位更大的武裝商船市場,其實數量並不多。
大船不是不好,而是價格太貴,目前隻有三大官辦貿易公司才會訂購這種超大型的武裝商船,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進行貿易,而是為了充當武力當擔,充當貿易船隊的旗艦使用。
所以超大型的武裝商船看似單艦價格高,利潤似乎也高,但實際上市場份額總量不大。
而五百噸以下的改進型蓋倫船型造船市場裡,這一領域的船隻需求量也不少,主要用於本土沿海航行,至於遠洋航行的話,噸位太小限製太大,但凡有些實力的貿易公司如今都不會要這種小噸位的船隻。
而如今造船業裡的土豪客戶,都是這些貿易公司,至於其他客戶,尤其是跑本土沿海航線的客戶們,兜裡都沒幾個錢,出錢不豪爽,價格也壓的非常低。
而且幾百噸的小型蓋倫改進型船隻,很多造船廠也能造,市場競爭也更大,如此也導致了價格更低,利潤更低。
這意味著,五百噸到一千噸級彆的蓋倫改進船型市場,才是目前造船行業的主要利潤所在,而在這一領域裡,鬆江造船廠一家就獨占了五成半的市場份額。
最近兩年造船行業裡的各廠利潤就是,鬆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李氏造船廠+羅華造船廠。
可見鬆江海軍造船廠的強勢!
而大量賺錢的鬆江造船廠,除了上繳利潤外,還把大批的利潤用於了再投資,比如建設更多更專業的船塢,加工工廠等等。
鬆江海軍造船廠一家在造船以及相關上下遊領域裡的投資金額,比官方曆年在造船行業裡的直接投資加起來還要多呢。
但是,最近兩年,隨著造船行業的持續火爆,越來越多的資金,尤其是民間資金也開始向造船行業裡湧入。
造船行業,已經被譽為繼紡織產業後的一大新金礦,而且造船行業吧,其進入門檻並沒有鋼鐵行業以及機械行業那麼高,已經算得上是重工業領域裡對民間資本比較友好的行業了。
在一係列的重工業領域裡,很多行業其實對民間資本不是很好友,並不是說官方資本不讓他們進去,也不是說故意設立諸多門檻,而是投資大,回本慢,競爭也大。
其中最簡單的興許就是采礦行業了,這玩意基本沒什麼技術門檻,直接雇人挖礦就行了,這也是很多民間資本涉足其中的行業,但是門檻低,就意味著競爭大,利潤低。
采礦行業你看著似乎是躺著賺錢,但實際上官方往往是采用拍賣的方式對礦山進行拍賣,而且拍賣的方式並不是說直接買斷,而是營收分成……人家官方甚至都不和你玩什麼利潤分成,直接和你分營收。
然後采礦行業稅收也不低。
你想要投一筆下去就躺著賺錢,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利潤不高,需要很多年才能回本,算是比較穩健的投資類型。
再有就是一些小型的機械行業,這些進入門檻也挺低的,隨便找幾個技術工匠,搞幾台設備,你甚至都可以掛個機械廠的名頭了,但是還是那句話,正是因為門檻低,所以乾的人也多,不管什麼事,做的人多了,那麼自然也就不賺錢了。
機械行業裡活得比較好的,那都是有自己獨特先進技術的中小企業,又或者乾脆是利用綜合規模來降低成本的大型工廠,沒技術又沒規模往往會死的很難看。
而技術問題以及資金問題,都是民間資本進入重工業領域的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