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火力對比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
哪怕是準格爾人,其實也很難準確的判斷出楚軍的這種強悍的炮火能力有多強。
他們知道楚軍槍炮犀利,但是具體能犀利到什麼程度,其實他們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怎麼說呢,當代的楚軍其實已經進入到相當於後世十九世紀初期的水平了,但是準格爾人的軍隊還停留在十七世紀前期的水平。
這相差好幾百年的技術水平呢,如此也就怪不得準格爾難以有效的準確判斷楚軍的真是戰鬥力了。
從火炮力量上來看,其實準格爾人如果選擇和楚軍打野戰還有點希望……畢竟野戰充滿了意外,如果準格爾的將領足夠牛逼,他們甚至都可以讓楚軍的炮兵部隊無法及時展開發揮火力。
但是攻防戰,尤其是這種可以讓楚軍慢慢把展開,把大量大口徑火炮拉上來的戰鬥裡,準格爾人是不會有絲毫勝算的。
可惜,能夠清楚了解到這一點的準格爾高層並不多,否則的話他們也不會選擇死守吐魯番了。
他們隻看到了吐魯番的重要戰略作用,並且片麵的認為隻要自己頑強死守,可以依靠將士們的勇氣和血肉來守住吐魯番,進而守住塔城以及尹犁河穀等地。
這,或許將會是一場勇氣和槍炮的比拚!
如此情況下,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七月中旬,第一集團軍的前鋒部隊,即第四騎兵軍慢吞吞的走了將近一個月後,終於跨越了四百多公裡的距離抵達吐魯番城外。
不過這些都是騎兵部隊,麵對刺蝟一樣的吐魯番城可沒辦法攻城。
前出的第四騎兵軍並不是來攻城的,隻是為後方的步兵和炮兵部隊開路,提供騎兵掩護的。
三天後,楚軍主力攻城部隊抵達,即楚軍裡的戰備甲等師,也是準格爾人的老對手第二步兵師。
該師之前從嘉峪關一路西進,沿途攻占了瓜州,又攻占了哈密城,之後就一直在哈密綠洲進行駐防屯墾。
這個步兵師,才是楚軍對吐魯番部隊進行攻堅的主力部隊,嗯,之一……
除了第二步兵師外,還有一個從後方瓜州增援上來的第七步兵師。
除了兩個步兵師外,還有一個獨立的重炮旅第八重炮旅,轄有數十門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以及部分130毫米野戰加農炮。
兩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重炮旅,這就是楚軍為了吐魯番準備的攻堅部隊,總兵力大約三萬五千人,這兵力還沒有對麵準格爾的守城部隊多呢。
人家準格爾已經陸續調兵增援,現在城內的守軍至少四萬人以上。
除了這支攻堅部隊外,還有提供騎兵掩護的第四騎兵軍,第十九騎兵師等兩萬多騎兵部隊,還有在後方沿途城池駐防,維護後勤補給線,同時也算是充當戰略預備隊,必要時候也能調往吐魯番前線,經過了機動能力強化,實際上和戰備甲等師沒啥區彆的常備乙等師第三十七師。
三個步兵師,四個騎兵師,一個重炮旅,這是楚軍第一集團軍方麵為吐魯番方向的準格爾人所準備的主力部隊。
還有一大票不算野戰軍序列,征召青壯民夫組建的大批輜重運輸團什麼的,這些運輸團部署在後方漫長的補給線上,從河西走廊一直到嘉峪關,再到哈密,再到吐魯番,基本上間隔一段距離上的城池都會有一個運輸團,這些運輸團以接力的方式從陝甘地區裡源源不斷的把物資往前運輸。
而這些運輸人員,可比前線作戰的兵力多多了。
光是這麼一條後勤補給線就有二十幾萬人呢,各種馬車數以萬計!
輕便的雙輪馬車就不說,其中光是四輪重型、輕型貨運馬車,加起來就超過三萬輛!
這可是很恐怖的數據,因為這僅僅是這一條補給線上的人員以及馬車數量,可沒包括前線大軍裡自身擁有的大量馬車。
如果加起來,那麼這個數據會讓對麵的準格爾人直接絕望!
不客氣的說,大楚帝國為了這一場戰爭,所調集起來的人員,包括前線作戰兵力以及後勤人員全部加起來,其總數都要超過準格爾部本部的人口。
\而這麼多人員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其耗費自然是龐大無比的。
當代全球範圍內,也就隻有大楚帝國才能夠維持起來這麼大規模遠征了。
在大楚帝國的強大國力下,第一集團軍麾下的主力攻城部隊陸續抵達吐魯番城下。
而隨著楚軍主力部隊的抵達,尤其是城外那數百門的火炮陸續出現的時候,城內的準格爾守軍任誰看了都得頭皮發麻。
麻蛋,怎麼多火炮還怎麼抵擋?
實際上他們也真的抵擋不了。
當他們選擇了死守吐魯番,當他們給了楚軍從容調動兵力和物資的時間,當他們給了楚軍騎兵部隊攔截他們後續增援乃至撤退的時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