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木斯克距離鄂畢河河口大約五十公裡左右。
這個地方非常的重要!
因為以托木斯克城為支撐,沿著鄂畢河右岸之流克季河一路往東,就能夠抵達葉尼塞河左岸之流附近,雖然中途還要經過一段陸路,但是這依舊是非常便捷快速的通道。
而楚軍在葉尼塞河中遊,也就是葉尼塞斯克為前進基地向西進軍的時候,就是沿著俄羅斯人之前走的這條克季河通道。
除了這一萬多大軍直奔托木斯克城而去外,在鄂畢河上遊流域,楚軍第二集團軍派出的另外一股兵力足足五千多兵力,也沿著鄂畢河上遊向北進軍。
他們的戰略目標是鄂畢河上遊右岸支流托木河上遊沿岸的‘庫茲涅茨克’。
說起來,楚軍第二集團軍的兩個重要前期戰略目標,其實都和托木河有關。
托木斯克就在托木河下遊,庫茲涅茨克則是在托木河上遊,這兩座城池雖然都沒有直接建立在鄂畢河沿岸,但依舊是俄羅斯人在鄂畢河中上遊流域最為重要的戰略支撐據點。
比如庫茲涅茨克,這個堡壘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軍事堡壘,俄羅斯人在這裡修建城池,純粹就是為了抵抗當地土著對托木斯克的侵襲,並以此為據點不斷的向南侵襲。
這個堡壘如同尖刀一樣插進了當地土著的腹地,不僅僅保護了托木斯克等北方領地,還不斷的削弱了當地的土著,最終迫使當地土著不斷的逃離,最終讓俄羅斯人完成了對這一片地區的實際控製。
所以就很有意思,楚軍的戰略目標是掌控鄂畢河,但是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卻不是在鄂畢河乾流,而是在其支流托木河。
畢竟是這條河流支撐了俄羅斯人在鄂畢河中上遊方向的控製,並以此為依托和當地土著們進行作戰。
正是因為這兩座堡壘城市,托木河的重要性,因此俄羅斯人在這裡的防備力量一直都很強悍。
兩支楚軍,一南一北,同時朝著托木河沿岸的兩座城池而去。
沿途自然少不了和一些俄羅斯人的中小殖民據點什麼的打打鬨鬨,比如在馬科夫斯克城這個鏈接鄂畢河、葉尼塞河的交通樞紐裡,楚軍就遭到了俄羅斯的強烈抵抗。
不過這種抵抗都是徒勞的,駐防俄軍不過幾百人而已,但是殺過來的楚軍卻是有上萬人。
都不用打,嚇都嚇死他們。
經過了沿途若乾的俄軍小規模阻撓後,順帶也攻克了一連串的沿途俄軍堡壘、殖民據點後,楚軍正式殺到了鄂畢河,並很快就殺到了托木斯克城外。
八月份的時候,托木斯克城裡的俄羅斯人,看到城外的楚軍都是傻眼的……
尼瑪,這楚軍向西擴張的速度,比他們當年向東擴張還要快。
他們俄羅斯人用來幾十年的時間一路從歐洲殺到太平洋沿岸,已經是屬於超級快速的的那種了。
但是這些楚國人呢,從發動大規模攻勢西進開始,到現在也才第兩個年頭而已。
但是這兩年裡,楚國人愣是橫跨幾千裡直接殺到了托木斯克城下。
楚軍在第一年就拿下了勒拿河以及葉尼塞河中上遊,控製了葉尼塞斯克這個戰略要地。
第二年,也就是今年已經完全控製了葉尼塞河流域,並繼續西進殺到了托木斯克城。
尼瑪,這比他們俄羅斯人的擴張速度都要快,而且是快得多。
他們俄羅斯人自然是不知道,楚軍這兩年看似飛速的進展,實際上都是建立在過去十幾年裡對北方地區的持續經營上的。
在北方戰略正式發起時期,大楚帝國可是在北方的小北海府地區裡投入巨大,硬生生在遠離中原腹地的庫爾城裡修建起來了一座兵工廠,並完善了草原大補給線。
而在這之前,實際上還有耗時更久,更複雜的前期開拓時期。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庫爾城的建立。
當時為了建立庫爾城,而且後勤保障又不通暢的時候,其實楚軍打的不容易,隻能是依靠幾百千把人的兵力作戰,前後打了七八年,才把這片地方才占領主,最後才在庫爾城裡建立了城池並進行屯墾,建立兵工廠。
而有了庫爾城,實際上才有後麵的一係列北方戰略。
沒有庫爾城在後麵撐著,楚軍也不可能西伯利亞地區維持這麼多的兵力,更彆說動不動就聚集大幾千軍甚至一兩萬兵力和俄羅斯作戰了。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