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就在王圖在粵北山區為當地工商經濟發展而四處奔走的時候,金陵城皇宮。
程永峰也是剛結束了麵聖出宮,出宮後剛上馬車,放下了車簾後他就是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多年努力,連接數月的謀劃終於獲得了回報。
就在剛剛,陛下召見他,但是卻沒有和往常那樣向他垂詢一些秘書處的要務,反而是和他討論了廣東那邊的發展問題。
並且重點詢問了他對於廣東那邊工商經濟以及民生發展的看法。
而對此已經準備了數月的程永峰自然是對答得體,並且詳細的向陛下闡述了自己的一些關於當地經濟民生事務的看法。
程永峰認為廣東位於南方沿海身份,既有海運之利,出口之便,又有珠江流域可深入粵北乃至廣西,依托海運和河運進一步發展工業,立足於目前發展良好的國防製造業、礦務鋼鐵、綜合機械製造業、造船業、紡織業、進一步擴大這些優勢產業的優勢,同時加強本地優勢產業鏈的上下遊配套,以降低企業的供應鏈配套成本,物資運輸成本。
緊跟帝國海外擴張大方針,利用廣東靠近南洋的地理優勢以及自身工業基礎優勢,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除了繼續發展對外出口國防工業外,還有進一步重點發展以棉紡業、毛紡、瓷器、工具類鐵製品、小五金、肥皂等日用化工行業為代表的對外出口民用消費品工業,全麵搶占南洋以及印度乃至西亞的民用市場。
最後,程永峰還體積了鐵路發展的重要性,認為鐵路發展乃是聯係廣東和臨近其他省份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廣東以及周邊省份經濟的大動脈。
為此他提出了除了已經確定的廣湖鐵路外,再修建一條從廣東到楚南的鐵路線,即廣州到衡陽的廣橫鐵路,如此廣州和楚南、楚北地區的聯係就能夠更加的緊密。
廣東方麵的廣州這等工業重地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來自楚南、楚北地區的各類工業原料,同時湖廣地區也能夠更方便的獲得來自廣州的工業商品,資金等等。
這一次君前奏對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程永峰說了很多內容,但是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著當地的經濟建設。
也不僅僅是工商業,還包括農業,漁業等方麵,尤其是農業方麵程永峰就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來闡述自己的想法。
他認為廣東雖然很多地方都是山區,農業耕種有所局限,但是在珠三角平原以及粵西地區的雷州府、高州府卻都是地形比較平坦,而且也是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的地區。
同時在其他地方哪怕是丘陵山區多,但是丘陵山區之間也往往會有一些小盆地適合耕種,比如惠州府河源州治下的河源盆地,這地方就很適合耕種,其產出的糧食不僅僅能夠滿足自用,而且能夠往南輸送到廣州府。
偌大的廣東裡,目前的農產業其實除了在珠江三角洲平原有著比較良好的開發外,其實在其他地方的開發都還比較原始的,尤其是粵西那邊。
雷州府以及高州府這地方的地理條件以及氣候還是非常優越的,不僅僅能夠大量種植糧食,而且因為氣候的緣故也非常適合種植甘蔗。
而甘蔗目前來說,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農作物,乃是大楚帝國裡第一大製糖原料,在很多地方乃至海外殖民地裡都有廣泛種植。
對麵程永峰的陳述,羅誌學當時並沒有表達太多的意見,甚至都沒有仔細聽,程永峰的想法做法其實羅誌學之前已經有所了解。
這一次垂詢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羅誌學早就敲定讓此人去廣東了,甚至程永峰自己都知道……要不然程永峰沒啥事,乾嘛收集那麼多廣東的各種資料,費儘心思搞出來各種發展規劃啊。
因為……幾個月前羅誌學就已經暗示過他,可能會把他外放到廣東去任職,不是乾彆的,就是去當布政使。
沒有外界想象的什麼過渡期,直接連升兩級過去就是當正三品的廣東布政使。
因為羅誌學已經即將調廣東現任巡撫李啟華入京了,沒多少時間給程永峰過渡。
李啟華在廣東任職布政使三年,巡撫五年,在廣東的八年任職時間裡主導發展了廣東那邊的工商業大發展,積功甚厚。
對於有功之臣,羅誌學一向來都不會吝嗇自己的獎賞。
李啟華五年巡撫任滿,羅誌學已經準備調他回京,剛好可以接替工商部尚書一職,並進入禦書房任協辦大臣。
那個啥,為了給李啟華騰位置,現任工商部尚書張文清都已經乞骸骨的奏折都已經上了第三次了……羅誌學手裡握著第三次的乞骸骨折子,隨時都可以批準。
張文清乞骸骨倒不是被排擠或鬥爭失敗,而是他本來年紀就大,身體也不咋地,早幾個月前一病不起,雖然不到一名呼呼的地步,但是也已經無法正常理事了。
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羅誌學才會準備調李啟華入京,並準備讓程永峰去廣東那邊當個布政使,進而會引起了這一連串的帝國高層官員職務變動。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