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楚帝國呢,過去三年裡往印度組織運輸了五萬多人的移民,光是戈河城一地如今就有一萬多移民。
光是移民數量上的巨大差距,就能夠看的出來雙方的實力差距。
雙方的巨大差距,更是體現在如今的孟買城內外!
孟買城內,有英軍約三千多人,這個兵力還是英格蘭方麵得知了錫蘭島陷落,果阿完蛋,楚軍正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橫掃的時候,緊急從周邊地區抽調兵力增援後的結果。
這三千英軍也不是什麼正規軍,其中一千多人是東印度公司的地麵武裝雇員,還有一千多是臨時組織上岸作戰的水手、船員,甚至還要幾百人是新移民裡的青壯被征召組建的民兵。
也彆笑話人家的兵力組成,這年頭除了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動,從頭到尾都是他們官方主導外,其他大部分歐洲殖民活動基本都是依靠商業公司,各種東印度公司所屬的軍隊基本都這樣。
葡萄牙人,荷蘭人都是如此。
這三千多人的兵力,已經是英格蘭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所能夠彙集起來的最大數量的兵力了。
畢竟時間太緊迫,英格蘭人隻能就近從印度以及西亞等地抽調兵力,如果放寬鬆時間給他們,英格蘭人還能夠持續從非洲等地抽調幾千人過來。
除了英國人自身外,自然也少不了當地的土著軍隊……這個土著軍隊自然不是說當地土著的官方軍隊,也就是莫臥兒帝國大軍,而是英格蘭人就地招募土著青壯組織起來的土著軍隊,數量大約有兩千人左右。
這一點,也和其他的殖民者沒啥兩樣,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等歐洲殖民國家,都很喜歡招募土著組建仆從軍,以緩解在殖民地人力資源緊張的問題。
一千雇傭兵,一千多水手船員,數百民兵,再加上兩千多人的土著士兵。
這就構成了英格蘭東印度公司保護孟買的所有兵力,總數大約五千兩百人,孟買的城防體係擁有大小火炮三十多門。
人數雖然不多,但是火炮卻是不會少的,畢竟這年頭是艘商船都少不了火炮,需要的時候直接把中小口徑的艦炮搬上岸就能用。
至於機動性不咋地,反正是防守作戰,也用不著什麼機動性。
這樣的英格蘭人,其實實力在一票歐洲殖民者裡已經算很強悍了……從這也可以看出來為什麼原時空裡英格蘭人在印度爭奪戰裡能夠獲勝,因為他們本土人口多,海外殖民政策以控製並通知殖民地為主,從而能夠組織起來的兵力也就更多,打仗自然更厲害一些。
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就不行了,他們本土都沒幾個人,根本不可能忘海外殖民地填充大量人口,進而發展殖民地,組織大量軍隊等等。
英格蘭人是強悍了,然而這種強悍在楚國人麵前又不算啥了!
此時此刻,在孟買城外有楚軍一萬一千人,其中包括了大小各口徑野戰炮、榴彈炮五十多門,大口徑攻城加農炮、短管榴彈炮三十二門。
上述兵力都屬於陸軍方麵的印度派遣軍下屬的第七十二師以及第二十七重炮兵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