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七百三十四章英軍的勇氣印度派遣軍在孟買嘗試設立了大楚帝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土著仆從軍:印度軍團,但是這事並沒有影響到印度派遣軍對孟買的攻勢。
自從重炮到位後,楚軍就開始針對孟買的城防工事,主要是英軍的城防炮台進行丁點清理炮擊。
不過這年頭的炮擊威力和後世的火炮炮擊威力對比起來不怎麼樣,哪怕是有著熱氣球進行引導觀瞄,命中率上不錯,但是炮擊效果其實也比較有限,隻能依靠數量堆上去,或者乾脆是一點一點的磨。
主要是人家英軍的火炮陣地應該吸取了荷蘭人,葡萄牙人的教訓,部署有防榴彈的環形工事,以至於榴彈炮擊的效果大大降低。
至於實心炮彈……那玩意就更沒什麼用處了,人家的炮兵陣地直接建立在小矮山上的,地基穩固的很,同時火炮前方也有厚度好幾米的防禦工事……哪怕是150毫米重炮的實心炮彈打過去所造成的傷害也有限。
因此針對這種有堅固防禦工事的炮台的打擊,沒什麼太好的辦法,隻能是動用更多更大的火炮,然後進行反複持久的炮擊。
這也是楚軍為什麼如此注重火炮的發展,並大規模配屬火炮的緣故。
麵對這種堅城要是不拉出去幾百門火炮,並且裡頭還得有一大堆重炮的話,還真不好搞。
如此也導致了楚軍的火炮裝備數量極多,並且口徑普遍都偏大。
楚軍裡的主力戰鬥部隊,也就是各甲等師光是各種火炮就有上百門。
其中平原型甲等師,其師屬炮兵團裡轄三個營,每個營轄八門115毫米野戰炮,四門150毫米輕型榴彈炮。
山地型或其他交通不便地區所部署的甲等師,往往會用更輕量化的115毫米山炮,替換一部分,也就是十二門115毫米野戰炮,即十二門115毫米野戰炮,十二門115毫米山炮,十二門150毫米輕型榴彈炮。
不過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甲等步兵師,其師屬野戰炮兵團都會有三十六門火炮。
此外師屬騎兵團會轄有單獨的一個小編製炮兵營,標準為八門的90毫米野戰炮,山地師所屬的騎兵團,則是配屬更加輕量化的115毫米山炮。也是八門。
各步兵團、輜重團會各自轄有八門65毫米野戰炮,四門115毫米輕型榴彈炮短管
師部衛憲營也會轄有兩門65野戰炮,兩門115毫米輕型榴彈炮。
步兵團以及輜重團還有衛憲營裡的這兩種火炮,都是屬於標準的步兵火炮。
如今楚軍裝備的這些步兵炮,全都采取輕量化可拆卸設計,日常行軍狀態下,可以用雙劣馬拉著走,單馬也能湊合……實在找不到馬力,幾個士兵也能直接拉著走!
遇上山地也可以拆分後用騾馬進行馱運,甚至乾脆多個士兵們輪流抬著走。
….
為了方便緊急情況下讓士兵們可以拆分後抬著走,還有專門的有幾個小圓環,可以很方便的插上多條木棍讓士兵們抬著走。
這兩種專門為步兵設計而裝備的火炮,都很輕便,火力也算湊合,因此在楚軍裡裝備數量非常大,不管什麼類型的部隊都裝備,不分什麼山地平原還是海軍陸戰隊。
【鑒於大環境如此,
而上述的正規火炮以及步兵炮加起來,不多不少,剛好一百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