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天津機械公司、當塗機械公司陸續解決高壓蒸汽機的技術難題,並繞過了廣州機械公司的專利壁壘後,高壓蒸汽機市場一下子就轉變為三大蒸汽機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
同時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廣州機械公司自身的產能已經上來了,而且和廣州造船廠的優先合同也是已經結束了,如此情況下廣州機械公司自然不可能把蒸汽機的利潤還要分給那些造船廠們一份。
在內部各方投資者不和,外部競爭激烈,而且廣州機械公司還停止了技術支援的情況下,聯合蒸汽機工廠不能再生產更先進的高壓蒸汽機,因此也就沒落了下來。
而野心勃勃的李氏製鐵公司趁機低價收購了該工廠,試圖借雞生蛋,由此進軍高壓蒸汽機市場。
李氏製鐵公司之前就宣布進軍高壓蒸汽機領域,組建了研發團隊進行研發,後續又收購了聯合蒸汽機工廠。
按照這麼來看,是研發團隊和生產基地都有了,但實際上然並卵……
真正進入這個市場後,李氏製鐵才發現高壓蒸汽機行業的技術壁壘實在是太高……李氏製鐵公司招募組織了足足五百多名研發人員進行技術攻關。
一開始他們信心很足,覺得自己有錢有錢,大把錢砸下去,五百多名頂級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怎麼也能夠把高壓蒸汽機給搞出來。
但是隨著研發計劃陸續展開,李氏製鐵公司的高官們看著一項又一項需要研發的技術,每個月不斷增加的海量研發經驗,頭皮都發麻了……
他們發現自己要造高壓蒸汽機的話,從氣缸到鍋爐,再到傳動係統,甚至連接管道等等都要重新研發,以避免侵權,因為現在高壓蒸汽機裡的幾乎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工藝都是三大蒸汽機廠商的專利……需要繞過去的技術專利多達上千項。
這說的還是最基礎的高壓蒸汽機,還不算三大蒸汽機廠商最新研發的一些核心技術,比如多脹技術,水管鍋爐這些,也就是說需要攻關繞過去的專利壁壘還在不斷的增加當中。
如果想要搞出來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高壓蒸汽機,所需要的研發經驗將會是個天文數字,並且所需要的時間也會很漫長。
因為他們要做的其實並不是研發高壓蒸汽機,而是需要繞過去其他公司的專利壁壘。
單純高壓蒸汽機的話,這東西人家廣州機械公司好多年前就搞出來了,原理大家都知道,技術能力強悍一些的機械工廠都能給你直接加工生產出來一台比較原始的高壓蒸汽機。
但是這沒用,因為會侵犯專利,無法投入到市場商用。
李氏製鐵公司想要進軍高壓蒸汽機市場,要做的其實是繞過三大蒸汽機廠商的專利壁壘,找到一整套新的技術路線。
簡單來說,人家用a方案搞蒸汽機,你就不能用a方案,隻能找其他辦法……而且需要繞過去的並不是一套,而是三套技術方案……三大蒸汽機廠商,各自有各自的技術方案以及專利壁壘。
最惡心人的是,三大蒸汽機廠商有時候搞出來一些其他新方案,這些新方案有些會他們自己用,但是有些不咋地的他們自己雖然不用,但還是會去申請技術專利……為的就是堵死後來者的路。
這就很惡心人了……
作為後來者的李氏製鐵公司,需要繞過去的都不是一套技術方案,而是十幾套,個彆細節上需要繞過去的技術方案更是幾十套之多……三大蒸汽機廠商把路都給堵死了。
麵對如此嚴密的專利壁壘,李氏製鐵公司雖然在高壓蒸汽機領域裡投入巨大,但遲遲都沒能獲得重大技術突破,
當廣州機械公司在高壓蒸汽機方麵的專利授權到期後,他們雖然有工廠,但是卻是連落後的高壓蒸汽機都不能生產銷售了……
自研不順利,找三大蒸汽機廠商獲取專利授權也是困難重重後,李氏製鐵公司徹底失去了進軍高壓蒸汽機領域的信心……
高壓蒸汽機領域作為大楚帝國裡技術門檻最高,專利壁壘最為嚴重的一個行業,李氏製鐵公司想要橫插一腳進去,這甚至都不是錢能夠搞定的事。
半年前李氏製鐵公司就開始兜售這家工廠了,雖然沒技術,但是好歹有廠房和一大批機械設備,還有一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不是,好歹值點錢。
最終這家工廠被工業部以及海軍部所看重……收購過來作為海軍專用的蒸汽機組裝工廠。
反正海軍蒸汽機工廠有技術授權,也不打算自己研發,隻需要大型蒸汽機的生產組裝能力,因此聯合蒸汽機工廠對於李氏製鐵而言沒啥用,但是作為一家之前主要生產民用艦載蒸汽機的工廠,對於海軍而言卻是夠用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