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發展!
承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王喜林上任不過半個月,吏務廳的內務處緊急出動,約談了省吏務廳、廣州府吏務處大小一共三十多名吏務官員。
注意,這種約談並不是法律強製性的,純粹是吏務機構以談話的名義把人叫過去,但是說是談話呢,但其實就是審問。
你也可以不去……不過後腳督察院的官員們估計就會帶著巡警直接抓人了。
王喜林緊急約談大小三十多名吏務官員,這一舉動直接在廣州城裡掀起了風暴。
根據不透明消息,這個消息傳出來後,當天夜裡就有多名中低級官員畏罪潛逃,其中包括一名正五品的農林廳畜牧處處長。
但是這個正五品的處長最終也沒能逃掉,早有準備的吏務廳內務處,早早就帶著巡警蹲著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此人在碼頭準備乘坐船隻潛逃被琢磨,慌忙之中跳河逃生,可惜他高估了自己的水性……直接被淹死了。
王喜林上任一個月還沒到,就把一個正五品的官員直接給嚇的跳河死了。
次日,巡撫衙門裡不少人看著端著茶杯,對誰都是一副笑眯眯模樣的王喜林時,都是忍不住雙腿顫抖。
這那裡是什麼老好人啊,他就是一個屠夫!
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一輪的巡撫衙門內的高層會議裡,巡撫唐天貴、布政使程永峰、按察使徐鑫以及其他五名在廣州城的從三品參政悉數到場。
五位從三品參政裡,包括督辦吏治,兼任吏務廳廳長的王喜林。
廣州知府馮永安。
督辦防洪水利、航運、廣州港開發事務等諸多事務,同時兼任交通廳廳長的梅成業;
督辦禮教事務,兼任巡撫衙門內務廳廳長的賈衛紅。
督辦工商事務,兼管農林事務的工商廳廳長吳飛柏。
上述八人,就是大楚帝國下屬廣東省文官係統裡的核心人物,這八個人,決定了帝國這個第二大經濟強省,除了稅務以及軍務外的所有事情。
而在這一場的一場會議裡,王喜林正式彈劾了五十三名官員,包括省吏務廳、廣州府吏務處一共二十七名吏務官員,以及其他各機構裡的官員二十六名。
包括畏罪潛逃後,跳水溺亡的省畜牧處處長。
看著長長的一份彈劾名單,唐天貴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怪不得金陵城那邊有人說王喜林是官場屠夫,這下手夠狠啊!
他不是反對或者攔著王喜林搞吏治,但是唐天喜卻是不喜歡王喜林如此急迫,絲毫不顧及影響的工作方式。
這才上任一個月不到,就逼死一個正五品的處長,彈劾五十多名官員,而且按照他彈劾的罪名,一旦移交司法進入司法程序,恐怕死刑都得有五六個,其他的最次也是十年有期徒刑以上。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王喜林這都不是放火了,而是直接扔炸彈啊!
哪有這麼搞吏治工作的,一上來就搞得人心惶惶,最近大半個月下頭的官員們一個個提心吊膽的,到處打探消息,甚至不少人都找到了唐天喜這邊來打探消息。
這麼個搞,哪還有人專心工作啊!
而且較真了說,王喜林又不是真正的督察院反貪局裡的人……抓貪官可不是他的本職工作,那是人家督察院的活。
你一上來就搞反腐……你問過人家督察院的意見沒有。
督辦督察院事務的按察使徐鑫,對王喜林最近大半個月的舉動可是非常有意見……已經好幾次找到唐天貴談話了……說是談話,但就是拐彎抹角打王喜林的小報告。
徐鑫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王喜林撈過界了。
在大楚帝國裡,吏務部和督察院是兩個機構,吏治和反腐雖然有聯係,但實際上牛馬不相及。
吏治,指的是官員們的作風以及政績。
說簡單一點,吏治工作,其實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官場風氣,讓官員們用心用力事君。
反腐……這是司法問題!
吏務機構搞反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撈過界了……這也是為什麼吏務機構進行調查的時候,不能直接抓人,而是需要用邀請談話的名義。
你來,那就談話詢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