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把那些缺乏水源的山地也利用起來,種植一些抗旱農作物,也就是玉米、土豆、紅薯這些東西了。
還可以種植一些副食農作物來提升收入,如種植大豆、花生以及果樹等。
通過多種多樣的手段,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提升糧食總產量,提升農民收入,這就是大楚帝國農林部,更是整個帝國的主要戰略任務。
所以你彆看大楚帝國在工商業上發展的非常好,各種報道也多,帝國高層們也都很關注。
但實際上大楚帝國官方每年在工商業領域裡的投入遠遠沒有在農業領域裡投入的多。
大楚帝國初年的時候,大楚帝國就搞出來了五年農業發展計劃,大手筆的陸續投入了五六千萬楚元,而當時的大楚帝國一年的中央財政收入也不過一億左右而已。
第一期農業發展計劃結束之後,大楚帝國又搞了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每一期的資金投入都是海量的。
等到如今正在執行的第五期農業發展計劃,累計投入以及未來一年多的投入,總計預計會達到四千多萬楚元。
這僅僅是中央財政支出,不包括各地方的支出。
這些龐大的農業扶持資金,將會通過農業生產設備、農業水利設施、受災區地區減免農業稅等多種方式補貼給農民們。
這也是為什麼大楚帝國裡各種小型農機企業數量龐大,而且發展的都很不錯的緣故,因為大楚帝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對農機生產企業的補貼。
【鑒於大環境如此,
不管是你是生產蒸汽聯合收割機的大型現代化農機企業,還是說生產蓄力收割機的中小型農機廠,又或者乾脆是各縣裡最少都有一家,用於生產鋤頭,鐮刀等普通農具的小型農機廠。
隻要你是生產農業設備的,那麼都能夠獲得財政補貼,補貼方式主要以減免稅收的方式進行。
所有工業領域裡,農機產業的稅收是最低的……甚至有些地方發布自己的農機扶持補貼政策後,部分農機企業甚至可以做到免稅的地步。
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方麵,大楚帝國還沒有立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搞了,立國後更是從來都沒有停下來過。
其中最為著名,投入最大的當屬黃河人工改道工程,並在改道過程裡通過挖掘引水渠,把黃河的水往北邊引流。
僅僅是這一項,就讓惠及河南、安廬、江北、山東、河北五省之地,不僅僅減少了洪澇,還讓北方兩省獲得了更多的水資源,得以開發更多的良田。
大楚帝國不僅僅是大江大河進行防洪治理,還積極搞各種小規模的防洪灌既水利設施。
還在眾多地方開發灌既水井,修建水庫。
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規模防洪灌既、水井和水庫設施,平日裡你看不見什麼效果,甚至習以為常,但是到了春夏雨季的時候,或者是乾旱季節裡作用可大了。
通過一係列,持續了足足三十年的防洪灌既水利工程,在如今的大楚帝國裡你基本看不見什麼小冰河時期的影響,大楚帝國裡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多,從沒有出現過大規模饑荒的情況,甚至民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均糧食一年比一年
高。
而實際情況裡,大楚帝國前三十年裡,溫度比前明時期還要冷,乾旱也更加嚴重,極端氣候也更多。
尤其是最近幾年,也就是承順二十六年後,氣溫比以往明顯要更冷,極端氣候明顯更多。
但是這些都沒有對大楚帝國的澎湃發展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影響。
因為大楚帝國有著完善的防洪灌既水利設施,尋常的洪水或乾旱根本無法威脅到農業生產,如果某地方來了個幾十年不遇的嚴重洪澇或乾旱,那麼大楚帝國也有完善的救災賑濟措施。
什麼地方受災了,官府立馬就免除農業稅,並給出專項資金扶持幫助救災以及恢複生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