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那邊倒是內部沒有打起來,但是和西邊阿拉乾王國的戰爭卻是一直都沒有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和大楚帝國敵對的阿拉乾王國在丟失了吉大港後,迫於現實已經和大楚帝國簽署了割讓土地,開放國內市場,法外治權,稱臣納貢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以換取大楚帝國對他們的停止征戰以及武器采購權,進而也采購了大量大楚帝國的武器裝備用來應對緬甸王國的進攻。
而對於傀儡國之間的內部戰爭,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是保持中立態度的,隻要你不侵害我大楚帝國的利益,那麼你們愛怎麼打就怎麼打,不會和某些愛麵子的大國一樣,小弟之間乾架了非得要上去調解。
阿拉乾王國雖然國土麵積更小,人口也更少,但是卻非常的頑強,其軍隊的戰鬥力相對也不錯,因此獲得了大楚帝國的武器裝備後,很快就發起了反攻,並反推到了緬甸腹地。
如今這兩個國家還在進行頻繁而大規模的交戰呢。
而暹羅王國那邊,則是自己內部出現了動蕩,因為暹羅中央統治階層的長期壓榨,導致了暹羅王國內部的諸多地方上的實權派非常不滿,繼而掀起了叛亂,所以也是打的亂七八糟的,如果不是他們內部發生了動蕩,估計早就派兵西進去乾緬甸,和阿拉乾王國東西夾擊把緬甸給乾死了。
南掌王國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南掌王國是屬於地方貴族強悍,中央弱勢的地方,本身就處於分裂的邊緣,當麵臨著內外局勢持續動蕩,利益大量損失的情況下,內部矛盾自然也就來了。燯
他們那邊雖然一個個實力都不怎麼樣,但實際上打的更加慘烈一些,很多所謂的地方貴族和小軍閥沒什麼兩樣,殘暴的很。
而對於這些傀儡國內部的戰爭,大楚帝國還是那句話:隻要不影響我做生意,你們愛咋地咋地。
最後在印度半島上的戰爭其實也不少,彆看他們內部似乎就那麼幾個比較大的國家,但實際上哪怕是莫臥兒帝國,其中央也很難實際控製地方的。
如今的印度半島上看似隻有幾個大國家,但實際上有好幾百個土邦呢。
這些土邦都是擁有軍隊,獨立財政權力,人事權力的獨立政權,其中有一些規模和實力還不小,比如之前的馬杜賴,還有比賈布爾,邁索爾等等王國。
因為各種土邦實在太多,以至於到目前大楚帝國印度巡撫衙門,甚至都還沒能摸清楚印度那邊到底有多少個土邦……更彆說搞清楚他們之間複雜無比的關係了。
如今的印度半島地區,比扶桑列島還亂……燯
麵對這種局勢,同時大楚帝國真正涉足並掌控印度半島的海外貿易時間也不算長,因此在這一地區裡,主要采取的還是貿易為主的策略,不過在一些己方的沿海殖民地附近,則是采取持續吞並的模式。
直接吞並馬杜賴地區,算是一個嘗試,看看印度半島各國的反應,看看實際效果如何。
對於麵積龐大,人口一兩億的印度半島地區,大楚帝國在此地的擴張政策是非常謹慎的,往往是好幾種方式同時施行。
有普通的貿易合作,比如和莫臥兒帝國以及幾個規模比較大的中南部土邦國家。
也有傀儡代理人模式,這主要針對幾個殖民地周邊的一些中等的土邦。
還要一些則是直接吞並,土地合並到殖民地裡采取直接統治,主要是針對海外直轄領地周邊地區,如今還要加上一個馬杜賴。
而海外直轄領地,這也是大楚帝國在海外地區裡的第三種擴張模式。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