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在島嶼上的防禦體係,是圍繞著聖塞瓦斯蒂安城堡來構築的。
而聖塞瓦斯蒂安城堡在1607年,麵臨荷蘭人進攻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棱堡化改造,最近幾年又進行了防炮化改造。
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要塞堡壘,不但能夠抵抗直射過來的實心炮彈,還能抵抗曲射過來的榴彈。
其城牆低矮厚實,內部構築有大量的防炮壕溝,防炮洞等。
如果隻是用來防禦普通滑膛炮的話,哪怕是楚軍的發射榴彈的滑膛炮,那麼問題都不大。
但是用來防禦大楚帝國海軍裝備的大口徑前裝線膛炮,就不夠用了。
特彆是戰列艦上裝備的一百七十毫米前裝線膛炮,這玩意就算是放到後世一戰期間,那也是屬於重炮的序列,尋常防炮工事稍微差一點,都能當成給你炸坍塌。
如果剛好炮彈就落在附近,哪怕沒有遭到直接炮擊,但是炮彈帶來的劇烈衝擊波,震都給你給震死。
這就是為什麼葡萄牙人在昨天裡絲毫不敢冒頭,但是依舊死傷慘重的緣故。
其實如果非洲艦隊如果不顧炮管的壽命損耗,放開手了進行炮擊,僅僅是依靠艦炮的炮擊,就能把這些葡萄牙人直接打崩潰。
但是非洲艦隊不會這麼乾啊……前裝線膛炮就那點身管壽命,全部耗在這裡了,那麼後頭還打不打仗了。
再說了前裝線膛炮多貴啊,不僅僅火炮貴,而且炮彈和發射藥也很貴。
光用炮擊解決問題,成本太高,劃不來。
相對來說,使用印度軍團這種仆從軍,在己方的火炮支援下打進去,那麼成本就低多了。
仆從軍士兵們,不怎麼值錢,
哪怕算上他們的裝備也不貴,畢竟都是一些老舊二手武器,如果這些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不給那些仆從軍用,往往都會直接退役給民兵用。
不客氣的說,這三千多人的印度軍團第三團,除開那些幾十號楚國人軍官外,剩下的土著士兵和武器裝備加起來,也不如一艘戰列艦上的幾十門前裝線膛炮艦炮值錢。
在非洲戰場上大規模使用印度軍團,本來就是為了節約在非洲地區的擴張成本。
因此實戰中也不可能本末倒置的,用昂貴的艦隊消耗,來代替印度軍團打仗。
於是乎,登陸第二天開始,印度軍團第三團開始推進,推進剛開始還算比較順利,但是靠近堡壘區後,就開始遭到了葡萄牙人的反抗。
雖然有海軍艦炮的支援,但印度軍團還是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登陸第二天的嘗試進攻裡,印度軍團死傷了百來人,但是並沒有讓上頭失望,甚至對這個結果還挺滿意的。
印度軍團不僅僅成本低,這戰鬥力其實也就那樣,和楚國正規軍無法相提並論,能夠在付出百來人的傷亡,把敵人的火力點,部署等情況基本摸清楚,而且還搶占了幾處重要的戰術節點,為下一階段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這已經算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登陸第三天,印度軍團第三團,在己方野戰炮火力,以及艦隊覆蓋式炮擊支援的掩護下,正式對葡萄牙人的堡壘區發起全麵進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