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八百二十七章亞齊保留地大楚帝**方在進入後裝線膛時代,開始應用散兵戰術之後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
不過這些都沒有打消大楚帝國進行全麵換裝的決心。
畢竟新武器裝備和新戰術帶來的些許問題,和帶來的巨大戰術乃至戰略優勢相比,不值一提。
這一點可以在南洋半島戰事以及北美戰事得到充分的體現。
尤其是在南洋半島地區裡這種複雜地形、氣候環境下,後裝線膛武器所能夠發揮出來的效果還要更大一些。
在複雜地形下,當地土著哪怕是使用落後的火繩槍,乃至弓箭進行伏擊的話,也能夠給使用前裝滑膛槍的楚軍造成一定的傷亡。
但是隨著後裝線膛步槍的批量裝備,楚軍能夠在麵臨小規模襲擊的時候,迅速的尋找掩體保護自己,同時使用後裝線膛步槍開槍還擊,並利用後裝線膛步槍的高射速以及高精度,迅速殲滅來犯之敵。
如果還是使用前裝滑膛槍的話,那麼楚軍的局限性就比較大了,分散開來尋找掩體,那麼就很難進行火力還擊,如果是列隊防守並還擊,那麼就會給敵人可乘之機導致些許的傷亡。
所以後裝線膛步槍的裝備,給楚軍在複雜地形、氣候條件下更好的戰術自由度,更容易對付小規模的土著襲擊。
至於說後裝線膛步槍在大規模的正麵戰鬥裡的作用……說實話楚軍還不太清楚,因為過去一年多來就沒打這種戰鬥。
人家土著又不傻,哪能在裝備極端落後的情況下,還和你玩正麵作戰,排著隊傻乎乎送死啊!
彆說是現在了,就算是在之前楚軍使用擊發滑膛槍的時候,稍有見識的土著軍隊都不會和楚軍打大規模的正麵對抗,那是取死之道。
這倒是和什麼滑膛槍沒啥關係,關鍵是楚軍的火炮太犀利!
隻要你敢給楚軍充足的時間,讓楚軍集結大量的火炮,楚軍就敢把你的整個防線炸成碎片。
楚軍之所以在燧發槍時代裡就給予那些土著極大的壓力,讓土著們高呼不可戰勝……更多的還是因為楚軍的火炮。
這可是一個在前裝滑膛炮時代,就敢帶著幾百門火炮上戰場的帝國,而且這些火炮除了六十五毫米野戰炮外,其他火炮基本都能發射榴彈的火炮。
大量的115毫米火炮以及同樣數量龐大的150毫米輕型榴彈炮,足以給楚軍提供充足的野戰炮兵火力。
如果是攻城戰就更不用說了,那些該死的楚軍,甚至能夠喪心病狂一樣拉一堆兩百毫米,兩百五十毫米的臼炮上戰場。
木製彈托和金屬圓盤引信相互結合的榴彈,讓楚軍具備了這個時代裡不可阻擋的炮兵火力。
而現在……大楚帝國更是進一步裝備了線膛火炮,甭管是後裝還是前裝的線膛火炮,他們對於楚軍而言最大的優點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能夠發射圓柱形榴彈,讓同口徑的線膛火炮,獲得同口徑滑膛炮數倍的殺傷威力。
以往可能需要一百五十毫米的圓球形榴彈,才能夠給敵軍造成比較大的爆炸殺傷,但是現在……一枚七十五毫米山炮的炮彈足以,甚至威力更大。
以往可能需要兩百毫米甚至兩百五十毫米的圓球形榴彈,才能夠給敵軍的堅固防禦工事造成一定的打擊,但是現在……一百二十毫米線膛榴彈炮的炮彈足以,甚至威力還更大。
海軍之前在印度戰爭以及非洲戰場上,用過一百五十毫米的前裝線膛炮炮擊敵人的堅固岸防炮台以及沿海城池,其爆炸威力甚至超過傳統的三百毫米口徑的滑膛炮。
甚至海軍還試過采用一百五十毫米的半穿甲彈進行炮擊,對堅固防禦工事的打擊能力非常不錯。
線膛火炮的大規模服役,甭管是前裝還是後裝,都給楚軍帶來了飛躍式的炮兵火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