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生產力所導致的直接結果!
近代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必然會紮堆集中到大城市裡,然後大量工廠帶來的龐大的城市人口,催動了近代百萬工人人口級彆的大城市的出現。
然後又帶來了一係列工業和生活汙染問題!
這個過程在開啟工業化的大楚帝國裡同樣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並且在三百多萬人口,同時人口依舊在快速增長中的鬆江城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三百多萬人口的鬆江城,其實已經人口非常密集,交通、環境問題很嚴重了,然而每一天都有大量和孫旭這樣的人從全國各地不斷的湧入到鬆江城裡。
帝國的多個官方機構預測,五年後,也就是承順四十年,鬆江府的人口有可能會達到五百萬左右,而且增速並不會停止……可能會一直高速增長到承順五十年,到時候鬆江城的人口甚至有可能突破到上千萬。
雖然帝國裡不少人覺得這個預測非常誇張,但是羅誌學卻是覺得一點都不誇張……1850年倫敦人口大概兩百多萬,而到了1910年,倫敦人口就達到了七百多萬!
大都市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對周邊地區的人口、資金、物資的虹吸效應是非常大的,更不要說鬆江這種國內第一大超級城市了。
而如此龐大的人口增速,尤其帶來的龐大交通、環境壓力也是時刻都壓在了鬆江府的高級官員頭上。
新任鬆江府知府李玄兵更是看著一係列的預測報告沉默不語……手中的這份一係列預測報告裡讓他頗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說什麼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速以及工廠企業增速等情況,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鬆江城都不用等到承順五十年……撐死了十年後就會被徹底馬糞淹沒……至少一米厚!
雖然知道這是那些專家學者們為了吸引官方目光而故意做出的一些誇張描述,實際上不太可能出現,但是李玄兵依舊忍不住想象到了自己的知府衙門被馬糞淹沒的場景!
太尼瑪嚇人了!
而且最重要的,作為鬆江知府,李玄兵可不能像那些富豪們一樣,常年住在郊外,隻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進城。
他李玄兵得常年累月的呆在鬆江府的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環境汙染也最為嚴重的中城區,這地方原來就是上海縣城,後來鬆江知府也遷移到了上海,整個鬆江城的後續發展,其實就是圍繞著原先的縣城進行發展的……
北邊就是蘇州河以北的北城區,南邊是陸家浜以南城區,西邊就是靜安寺以西的西城區,至於東邊……那就是黃浦江了啊!
而黃浦江以東區域的話,暫時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隻有小規模的當地自行開發,還屬於郊區範圍,嗯,主要是和城區隔著一條黃浦江,但是黃浦江上沒有任何一座橋梁!
黃浦江上沒有橋梁,並不是因為大楚帝國的橋梁技術不咋地,連一條幾百米的橋梁都修不起來……而是想要在不影響黃浦江航運通行的情況下,修建一條跨江大橋非常困難,因為這對橋梁的淨空高度要求會非常高。
人家航運界早就提出來了要求,你想要修橋可以,但是你至少要保障十米以上的通航高度,百米的主航道寬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