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九百零二章人生夢想:收租佬承順三十七年的大楚帝國和往常一樣,在戰爭以及和平當中順利度過……
戰爭,是因為大楚帝國的軍事行動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統一戰爭時期就不用說了,那個時候大楚帝國為了爭霸天下天天都在打仗。
等乾趴下了明王朝之後戰爭也沒有停止,後續大楚帝國持續一方麵是持續打擊部分明軍殘留勢力,並開始大規模經略西南乃至青康高原地區,同時另外一方麵則是對東擄以及漠南蒙古等發起持續的軍事行動。
等收拾掉東擄,順手還拿下了高麗半島,同時還掌控了漠南之後,北方地區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度告一段落,但是在西南地區的行動依舊沒有停止。
針對廣西、雲貴、川西等地區的土著的軍事打擊行動還在持續。
沒多久大楚帝國又和西邊的漠西蒙古,也就是準格爾部打起來了。
持續的戰爭裡,大楚帝國不僅僅徹底乾趴下了準格爾,兵鋒直插中亞,還徹底拿下了青康地區,這個過程裡還順帶徹底把西南地區的土司橫掃一空,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行動,讓廣大的西南以及青康地區徹底成為了楚國人的地盤。
同一時期裡,大楚帝國還在和俄羅斯在北邊乾架……最後一路攻占了廣闊的西伯利亞。
等進入二十年代後,大楚帝國的主要擴展方向轉向海上,不再局限於小打小鬨,開始大規模攻占南洋各地,把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徹底逐出南洋,掌控了南洋各地,隨後又大規模進軍印度。
期間還大規模進軍北美。
這一時期裡,大楚帝國的主要對外擴展戰略,是奪取的大量海外領地進行移民,用來安置越來越多的人口,喊出來的口號是為帝國子民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在海外擴張的時候,采取的辦法也是比較極端,是類似後世美國西進運動差不多的模式,帝國移民一路從沿海往內陸推進,一路驅逐當地土著,最終實現“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的戰略目標。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二十年代時期進行海外擴張所占領的地區,到現在基本隻有楚國人的緣故……因為在整個二十年代,甚至三十年代早期裡楚國人的對外擴張,不要金銀也不要市場更不要所謂的免費勞動力,楚國人一門心思的隻要土地……可以種植糧食養活更多楚國人的土地。
實在是那個時候帝國的人口增長速度讓帝國高層看了都害怕……天天擔心著帝國的領土養不活帝國子民。
而進入三十年代後,這種情況開始逐漸改變,尤其是承順三十五年後,帝國國內的人口增速放緩,帝國的對外擴張政策也隨時改變,在海外擴張的時候開始以經濟價值為主。
具體可以體現在帝國在非洲以及歐洲地區的一係列擴張行動了,基本上不在為了占領多少的土地,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工業原料以及農產品,同時獲得更多的工業產品傾銷地。
歐洲貿易自由計劃,就是這一係列政策改變之後的最佳體現。
帝國的遠征艦隊殺到歐洲去,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而是為了打開一億多人的市場,試圖讓歐洲地區的一億多人為帝國提供更多的農產品、工業原料,同時充當工業產品的消費者。
說白了就是想要讓歐洲那片地方的一億多人充當廉價勞動力,並用他們的剩餘價值用來供應楚國人。
非常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經營政策!
而這個過程裡自然也少不了戰爭。
縱觀內外,就可以發現大楚帝國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伴隨著戰爭……這說的還是一些大規模的戰爭,如果隻是普通的數百人,數千人規模的戰鬥,那就更多了。
甚至可以說,大楚帝國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每一天都處於戰爭狀態!
因此戰爭,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就是稀鬆平常的事,甚至是常態,哪怕是普通的楚國民眾們,對帝國的大軍在海外殖民地裡和土著打仗,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態度。
打的太多,民眾們都習慣了……尤其是帝國目前的中間社會群體,也就是三四十歲的這一代人,他們從小,甚至可以說在出生的那一天起……帝國就已經在打仗了。
因此在他們的認知裡,戰爭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這不打仗了才是稀奇事。
當然,大楚帝國也不僅僅有戰爭,還有和平,繁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