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表現更是出色。
因為西班牙這種地方裡的交通設施落後,道路不咋地,橋梁更是少而脆弱,這也導致了一噸多重的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在戰場上的運用受到了比較大的局限。
因此很多戰鬥力,支援步兵作戰的火炮,往往隻有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
而七十毫米步兵炮雖然性能也很不錯,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伴隨步兵支援火炮,但是射程還是近了一些,最大有效射程不過兩千兩百米而已,實戰中為了獲得一定的射擊精度,最大射程其實是不會用極端的兩千兩百米,而是會選擇在一千八百米左右才開火。
而七十五毫米山炮就強多了,其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差不多三千五百米。
因此在西班牙戰場上,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實際上承擔了遠程壓製火炮的角色,承擔整個戰場上的遠程炮擊任務,而這個角色本該是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所承擔的。
這種變化,也是再一次體現了在海外地區裡,火炮的重量和機動性是有多麼的重要……在海外地區遭到的交通設施前提下,再好的火炮但是因為重量太大也是白搭……連戰場上上不去又如何發揮出來其優越的性能呢?
這也是過去很多年裡,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儘管在各方麵的性能其實已經非常卓越,而在本土地區以及中亞乃至北美等地形好,交通設施好的地區裡表現非常優秀,乃是大楚帝國陸軍部隊最為核心的一款火炮。
但是在諸多海外戰場裡,這款火炮卻是遭到了嫌棄,先是緬甸戰爭裡這款火炮被一線部隊噴的狗血淋頭,逼得陸軍不得不緊急研發采購七十五毫米山炮。
然後在印度戰場,非洲戰場上表現的都不如人意。
再到後來,大楚帝國陸軍乾脆是減少了海外駐防部隊的該款火炮的配屬數量,進而加大了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裝備數量。
有時候一款火炮好不好,自身的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是否適合戰場的實際情況其實更加重要。
武器這東西,就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的。
要不然,大楚帝國陸軍要是敢把軍級支援火炮,也就是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拉到歐洲去……估計仗打完了這些火炮也抵達不了歐洲內陸地區的戰場!
因為玩意的行軍重量五噸多呢,就歐洲那邊的基礎交通設施而言,想要讓這玩意進行長途機動行軍那可麻煩了,不客氣的說,想要讓一個營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營在海外地區上戰場,你得給它先配一個工兵營,這個工兵營裡至少還得有一個專門修橋的舟橋連。
要不然,你基本彆指望它能在海外上戰場……
彆說在海外了,就算是在本土地區,實際上這種火炮也隻是作為軍級支援火炮使用,裝備數量並不多,目前為止,加起來也就裝備了一百多門,多裝備在地形平坦,交通比較好的的本土地區。
而西南,青康等地區裡可沒有這玩意,而是以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代替。
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在這個背景下,事實上取代了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成為了主要的軍級支援火炮。
而在西班牙戰場裡,一百二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也是在後期逐步加入戰場,後期參與了馬德裡戰役,在數十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山炮的配合下,對馬德裡進行了毀滅性的遠程炮擊。
最終為印度第三師攻克馬德裡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最終攻克馬德裡的是仆從軍印度第三師,而不是楚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核心主力第五十三師?
自然是因為楚軍將領不傻,可不會把自家的正規軍兵力投入到巷戰當中,承受不必要的戰鬥損失。
大規模野戰裡,第五十三師這種主力部隊完全能夠吊打土著,並且可以保證自身的傷亡非常少。
而巷戰的話,單兵的武器優勢會被極大程度的抵消,落後武器也是能夠殺人的。
畢竟人家西班牙人的士兵用燧發槍,在街頭巷尾的近距離開火一樣能夠把你射殺。
因此楚軍的正規軍,在歐洲戰爭裡基本不打巷戰,都是讓仆從軍印度軍團去打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