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今天的公開測試之前,機槍的項目組已經進行了多次的實彈測試了,今天的三挺陝一式機槍可不是第一批……實際上在這三挺機槍之前,已經有了二三十挺各種不同的細節變化的原始型號的機槍被製造出來用於各項測試。
一邊測試一邊改進,最終才有了這三挺機槍。
而之前的一係列測試結果都非常不錯,尤其是前幾天的定型前的最終測試,各項性能數據都達到了設計指標。
如此陳友重才有信心和底氣邀請了總公司以及陸軍代表、海軍代表以及近衛軍,武裝稅警代表前來觀看試射。
今天如其說是實彈測試,更不如說是一場機槍測試展銷會……陳友重希望通過一場完美的實彈測試來打動各軍種的代表,繼而獲得龐大的機槍訂單。
比如陸軍方麵,新機槍的招標就是他們提前發起的,他們對新式機槍有著極為強烈的需求,不僅僅是性能,還有數量需求。
按照陸軍的規劃,機槍這玩意是作為營連級武器使用的,戰術地位是數百米到千米內的直射火力覆蓋……並且直接代替迫擊炮乃至七十毫米步兵炮的千米內的戰術作用,因為重機槍就算子彈再貴,它也沒炮彈貴。
當代大楚帝國裡的11毫米子彈,每千發大約十三楚元,而一發七十毫米步兵炮使用的炮彈和七十五毫米山炮使用的榴彈價格差不多,七十毫米高爆榴彈的軍方采購價大概是四點五楚元……如果是內裝鋼珠的榴彈,則是更貴,需要五楚元。
六十毫米迫擊炮,你彆看它口徑小,但是炮彈裝藥量更大,爆炸威力也很大,並且炮彈結構還更複雜一些,所以價格也和七十毫米步兵炮的榴彈差不多。
簡單來說,這幾款野戰用的火炮,一發打出去,就是相當於打掉一個技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為什麼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指的就是這個。
如此情況下,軍方自然是能省就省,試圖儘可能的節約炮彈經費的開支。
而機槍的話,則是省錢多了,彆覺得機槍射速快,就會消耗大量子彈,實際上一場普通戰鬥裡子彈的消耗也是有限的。
畢竟機槍也不可能一直扣著扳機不放,隻要不是試圖用子彈進行大範圍長時間的壓製,搞盲射,那麼子彈的消耗也是有限的……不然的話,步兵攜帶的機槍子彈怎麼可能夠用。
而二戰到現代,一個輕機槍組攜帶的子彈普遍在四五百發,二戰德軍的MG42通用機槍組多一些,但也就八百多發。
真按照機槍理論射速去打,二戰輕機槍五六百發的射速,MG42一千多發,也就一分鐘不到的事。
但是理論射速是理論射速……彆真以為在戰場上真的會有機槍持續的每分鐘都打出去幾百發子彈……不可能的。
實際戰鬥機槍都是以三五發的短點射為主,特殊情況,比如密集敵人出現的時候才會打個十發到二十發之間的長點射,幾百發子彈在戰況不是很激烈的時候已經夠用了……
不夠用也沒辦法,士兵體能有限,隻能攜帶這點彈藥,多也帶不了。
————
機槍便宜,對於楚軍而言,得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它……當你把它定位成單兵火力,和步槍進行直接對比的話,那麼就是昂貴無比,毫無用處的玩意,得大呼養不起!
但是如果伱把定位為步兵支援火力的話,和火炮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就會發現這東西比火炮便宜多了,而且千米距離裡的直瞄打擊效果,比火炮還要更好一些!
畢竟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每分鐘兩三發撐死了,快速壓製以及持續壓製其實挺難的……而射速快的迫擊炮倒是能打的很快,但是一口氣打出去十多發炮彈後呢?
沒有然後了……攜帶的炮彈都打光了。
而機槍就好多了,攜帶的幾百發子彈,能夠用短點射持續戰鬥很長時間,還便宜……
這也是陸軍方麵對機槍的態度……這玩意不是用來取代步槍的,而是用來取代一部分火炮的作用,用來降低整體成本的。
說白了就是個前線火炮的部分任務低成本代替方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