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再一次掀起吏治大整頓,這讓帝國官場也是迎來了急劇的動蕩,各官方報紙上也陸續報道一些貪官落馬的消息,以至於民眾們都察覺到了,這段時間的貪官落馬的數量比平常時候多了許多。
而這隻是開始……大楚帝國的吏治大整頓,從來都不僅僅是單純的殺一批,抓一批貪官……對貪官的司法處理其實隻是最表層的。
其實更多的還是針對整個官場風氣,尤其是貪腐風氣的整頓。
那些被司法處理的官員,更多的作用其實是被殺雞儆猴的那隻雞……通過他們的人頭來進行威懾,讓廣大官員們彆那麼囂張,都老實點……
但是如果隻是單純的搞司法處理,那麼作用也不是特彆大,因為吏治整頓,整頓的是吏治,而不僅僅是官員貪腐。
因此伴隨司法行動一起展開的,還有吏務部主導的大整頓。
吏務部會對大量沒被司法處理,但是有劣跡的官員進行各種處理,包括調任閒職,降級,提前致仕,乃至開除所有公職等等。
而這些被吏務部內部處理的官員相對於被司法處理的官員而言,數量要龐大的多。
吏務部和督察院雙重行動,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地方的原本穩固的政治生態被打破,大量人離開權力中心,又有一批人走上了權力中心。
這裡得說一說為什麼羅誌學間隔幾年就搞一次吏治大整頓,並沒有引起官員們的普遍反對和抵抗!
因為吏治大整頓,必然會處理一大批人,空出一大批位置……新的空位置意味著更多的晉升可能。
很多野心勃勃的官員就等著這種吏治大整頓時期,然後迅速出手打壓對手,甚至把敵對上級給拉下馬,進而自己上位。
你不把同僚,上級拉下馬,哪有空位置給你升官啊……一個蘿卜一個坑啊!
所以大楚帝國的吏治大整頓,對於官員而言既是風險,也是機會!
對於很多帝國中高級官員而言,吏治大整頓就是一場戰爭,不是自己和督察院,吏務部之間的對抗戰爭,而是和政治對手之間的戰爭。
這一場戰爭裡,要麼把政治對手送進去,要麼被政治對手送進去……
至於誰勝誰負,這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反正督察院和上級吏務機構,人家不管那麼多,他們都是帶著任務來的,必須湊夠人頭。
要麼是你的人頭,要麼是你對手的人頭,你們自己看著辦。
所以吏治大整頓,其實不存在什麼好官、貪官之分,隻有勝利者和失敗者之分!
這也是羅誌學故意為之……尋常人搞吏治大整頓,那可能是皇帝和臣子們之間的戰鬥,但是羅誌學不是……羅誌學搞的吏治大整頓,其實和他所有的施政手段都差不多,他永遠隻當一個高高在上的仲裁者,從不親自上場打擂台。
然後看著手底下的官員們相互爭鬥,等臣子分出勝負後,給予勝利的臣子獎賞,比如升官發財,同時給予失敗者懲罰,免職下獄乃至被槍斃……
至於誰勝誰負,其實羅誌學不是很關心,他關心的是失敗者的數量必須足夠,同時份量也要足夠重,這樣外頭看戲的民眾才能樂嗬!
吏治大整頓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民眾隔幾年樂嗬一次,順帶警告一番那些官員都給朕收斂一點,聰明一點,貪就貪,但是彆貪的那麼傻……
所以必須得殺一批官員,不然民眾都懶得看這一場大戲。
至於被殺的官員具體是誰,羅誌學不做具體乾涉,讓那些官員們自己鬥去。
乃至到最後,哪怕是負責吏治整頓的那幾個高官,除了參務大臣這個級彆外,其他人乃至協辦大臣序列的也不是不可以拉出來槍斃了,好讓民眾們會心一笑。
畢竟這一場吏治大整頓,也可以說是羅誌學安排的一場角鬥場,徐龍澤帶著一片人,和其他派係的高級官員們進行角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