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英倫地區這種多雨潮濕,相對來說溫度又比較低的地區裡,楚軍的後勤部門也能夠當場給你翻出來適合的軍服,被褥,帳篷等各種軍需物資,然後緊急走海運發往前線。
經過幾年的完善之後,如今在英倫地區裡的楚軍,在武器裝備以及後勤物資供應上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地的情況。
比如軍服帳篷被褥鞋子等,都是選用的防雨防潮款式,同時還會額外給士兵們發放長寬的防雨防風披風……
這破地方不僅僅雨水多,空氣潮濕,而且時不時還刮大風……尤其是臨近北海的那一片,風很大的。
至於武器上,倒是不用怎麼擔心,楚軍裡的自從大規模裝備十八型步槍後,使用的都是全金屬整裝子彈,這玩意可不怕你雨水。
哪怕傾盤大雨的情況下,依舊能夠輕鬆開火!
哪怕是之前的外籍軍團,他們使用的火帽擊發槍,雖然不可能在真正的大雨環境下進行射擊作戰,但是如果雨不大的話也是可以作戰的。
這裡就要提一提楚軍裡的火帽擊發槍,其裝填和擊發模式了。
楚軍裡的火帽擊發槍,所使用的彈藥乃至定裝紙包彈,也就是彈藥在工廠裡就已經嚴格按照固定的分量把發射藥分開來用防水易燃紙包裝好,同時包裝的時候還會把鉛彈也一起包裝好。
這種定裝紙包彈到了士兵手中後,士兵們要開火時,直接拿出紙包彈,然後用牙齒撕開其中一頭,把發射藥倒進槍管,再把鉛彈連帶剩下的紙包塞進槍管,再用通條進行壓實。
然後拿出銅火帽安裝好……如此就可以進行擊發了。
注意,這裡頭沒有了給火藥池放火藥的步驟……因為火帽擊發槍根本就沒有這玩意,也不存在燧發槍裡的防風蓋這些東西。
這是火帽擊發槍的全天候擊發率遠遠超過燧發槍的根本原因……
因此,哪怕是使用火帽擊發槍的楚軍外籍軍團,在登陸英倫地區後也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當然了,太大雨了還是不行,畢竟你還得把槍口豎起來,把發射藥倒進去不是,這個過程裡如果雨水太大的話,雨水就直接跑進槍管裡去。
然而即便如此,楚軍的外籍軍團也具備了一定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所以早些年的征服英倫戰役的時候,這些外籍軍團就特彆喜歡在小雨,微雨天氣裡發起進攻。
這種天氣下,當地使用燧發槍的土著軍隊基本沒有室外作戰能力,但是他們外籍軍團卻是能夠從容作戰。
這種情況也讓當地的土著看在眼裡,所以戰後英倫地區裡的五個王國,不管是英格蘭還是威爾士,他們都多次申請采購火帽擊發槍。
至於為什麼不申請采購更好的後裝線膛槍?那是因為他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是大楚帝國正規軍使用的武器裝備,當時連外籍軍團和民兵都沒有線膛武器呢,是不可能出口這東西的。
所以,對於土著而言,他們所能接觸到,並有希望獲得的最先進單兵武器,就是火帽擊發槍了。
隻不過之前大楚帝國方麵考慮到外籍軍團和民兵都還在大規模使用火帽擊發槍,所以並沒有批準出口。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承順四十五年後才發生了改變,隨著兩種主力小口徑連發步槍大規模生產出來並服役一線部隊,民兵和外籍軍團也相應開始裝備正規軍退下來的單發步槍後。
火帽擊發槍的出口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後續出口的數量將會非常恐怖,預估至少會有五百萬支以上的退役火帽擊發槍將會進入出口市場。
同時國內的武器公司,也會重新上馬火帽擊發槍以及相應彈藥的生產線……五百萬支二手火帽擊發槍在軍貿市場裡也撐不了多久的。
畢竟步槍這東西是單兵武器,那些土著國家人手一支再加上一定的儲備的話,那麼使用量會非常龐大的。
此外步槍這東西,其實是消耗品……常規戰鬥下來,損壞,遺失一兩成的步槍那都是常態……這說的還是常規裝填,沒有發生大規模潰敗的情況。
如果大規模潰敗的話,那麼人也許會跑回來一部分,但是步槍肯定是要丟的七七八八。
所以步槍這東西,消耗量很大的。
而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業務遍布全球,歐洲,西亞,印度,北非是重要區域,此外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也有部分武器出口業務,不過楚國人在非洲中南部地區的武器出口業務也沒有什麼火帽擊發槍,甚至連燧發槍都買的少……現在買的還是一些冷兵器和火繩槍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