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更低收入的就不說了,隻說在土著群體裡收入算是比較好的,屬於當地中等收入階層,為楚國人工作的當地土著。
楚國人在西班牙雇傭一個當地的普通勞動力,每個月隻需要給八百分錢……當然也有一些福利,那就是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格獲得楚國人提供的土豆,玉米等廉價食物。
就這種工作,當地土著打破頭的搶。
而這些收入,他們大部分都需要用維持基本的生活,用煤油……哪怕是十二分錢左右一升的煤油,對於他們而言也是比較昂貴的……不是真用不起,而是舍不得或者說沒必要。
至於那些更低收入的普通勞動者,或者是當地地主的佃戶甚至農奴之類的,那就更不用說了,收入低的連吃飯都吃不飽,更彆提夜裡點燈了。
如此情況下,楚國人的很多商品,哪怕是已經進入工業化之後的產量極大,成本極低,做到售價比較低,但是對於各國土著而言,楚國人的工業產品依舊還是比較貴的。
煤油這種大宗生活物資,隻是其中一種比較典型的代表。
所以各國土著看似總人口很多,加起來能有好幾個億,但所有的土著市場加在一起,其實也不如一個隻有三千多萬人口的美洲市場。
因此大楚帝國的石油工業的主要產品,也就是煤油,主要針對的還是楚國人自己的市場,出口量看似挺大的,但是比例很小,也就那麼五六個百分點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這幾個百分點的煤油銷量,也足以讓那些石油公司在靠近土著市場的地方,同時又是石油產地的半島省巴士拉建設一些中小型的煉油廠了。
這些煉油廠又帶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所以以科威特地區的石油開采為引子,在巴士拉當地也算是發展出來了一定的工業。
當地總人口不多,但是工業產值還是挺大的,人均收入也高。
這一點,羅誌學在當地視察的時候就能夠很清楚的看出來,彆看半島省遠離東亞腹地萬裡之遙,但是當地的城市建築現代化並不算低。
巴士拉裡的建築雖然都不算高大,但是該有的現代化設施都有,在東亞本土都還算是比較時髦的電力設備,在這裡也能看見,一些商業建築裡普遍都有電梯,電燈。
巴士拉這邊的一些主要城市道路,甚至都還是瀝青鋪設的……當地就有煉油廠,有著煉油之後的廢渣也就是瀝青,剛好可以用來鋪路,成本比從遙遠的東亞地區運來水泥鋪路還便宜。
同時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羅誌學先是看了當地的一些主要的經濟數據,比如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以及物價,還實地走訪了當地的一個農貿市場。
發現這裡的糧食以及果蔬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是肉類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而當地的民眾收入普遍偏高,當地煉油廠的普通工人,月薪能夠達到十五楚元,哪怕是服務行業裡的普通工作人員,月薪也能夠夠做到十楚元左右。
這個薪資水平,已經不低於鬆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了。
鬆江府那邊的薪資水平,在過去十年裡隨著當地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大環境的經濟持續上漲,因此最低薪資水平已經能夠做到八楚元,普遍來說長期穩定的工人,收入基本都在十楚元以上,一些臨時工,服務類低收入工種的話大概在八楚元到十楚元之間。
這個水平,在東亞地區裡已經是屬於第一梯隊了。
而海外的半島省巴士拉地區,其薪資水平竟然能夠做到強於鬆江府……這一點還是很難得的。
彆看海外地廣人稀,土地眾多,可以隨便種……似乎就很美好,但實際上海外地區的民眾平均收入,還是不如東亞本土地區的。
這海外土地是很多,但是人力耕種是有局限的,你也不可能無限製的種田……至於說用馬耕乃至用機器,這馬匹和機器也都是需要成本的,最後都還需要算到糧食生產成本裡。
然後海外地區的糧食價格……基本都很低……比如北美那邊,農戶出售糧食的價格其實很低的……沒辦法,當地人口就這麼點,但是可耕地那麼多,而且還廣泛采用馬耕乃至機械耕種,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當地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多的糧食,這些糧食最後都會被糧食公司收購,然後集中運輸到沿海港口,再裝船運輸到本土銷售。
如果說種田不賺錢,你不種田了想要找其他工作……不好意思,大部分海外領地,哪怕是直轄領地裡的工業也是非常有限的,能夠提供的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是很有限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