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時候,羅誌學雖然沒有來過紐約,但是通過諸多發達的互聯網資訊,他依舊能夠了解到紐約的一些基本情況。
如繁華,充斥著大量金融機構,到處都流淌著金錢的曼哈頓……還有島嶼上龐大的中央公園以及帝國大廈。
但是……羅誌學所看到的紐約,也就是目前大楚帝國的新丹城,和原時空裡紐約是完全兩碼事……乃至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城市。
後世的紐約,中心城區是在曼哈頓島上,但是大楚帝國的新丹城,其中心城區是在哈德孫河的西岸,也就是後世的新澤西地區。
而曼哈頓地區,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裡屬於約克鎮……和新丹縣、紐約府一樣,這個名字帶有歐洲殖民時期的氣息!
因為這三個名字,其實都是之前荷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殖民者對當地的稱呼,然後截取的音譯詞彙。
早些年的時候,楚國人對海外領地的起名還比較慎重……會取一些符合楚國人語言習慣的詞彙,並且會把原來的名字廢棄掉,彰顯當地的煥然一新,徹底去除土著的痕跡。
但是隨著海外領地越來越多,同時也是越來越自信,楚國人在海外領地上的取名也就越來越隨便了……基本會沿用當地原來的名字,並采取音譯或意譯的方式,截取兩個字或三個字作為名字。
比如歐洲巡撫駐地加的斯……這名字就是典型的音譯,這地方在楚國人到來之前,楚國人就這麼稱呼它了,後來占領這地方後,乾脆也沒改,繼續用這詞。
在紐約這地方也是如此……楚國人先是根據荷蘭人殖民時期的名字‘新阿姆斯特丹’直接意譯後,截取首位兩個音階,取名新丹,並設立了新丹縣……
後來在曼哈頓島設鎮的時候,又根據了這地方原來英國人殖民時期的名字新約克,即‘新約克公爵領地’,直接取了其中的約克兩個音階,作為鎮轄區的名字,即約克鎮。
後來在新丹縣上設府,還是根據‘新約克’這個詞,直接來了個音譯,取名紐約。
所以,紐約府,新丹縣,約克鎮,這三個名字其實大有淵源,在這支之前,這三個詞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隻不過,楚國人治下的紐約,把中心城區放在了哈德孫河西岸……沒啥特殊原因,隻是因為北美東西大鐵路的東海岸終點站設立在這裡,同時又不舍得花錢在哈德孫河上架設超大型的鐵路大橋……又不能在這條河上架設普通的橋梁,因為這條河是重要的航道,眾多的海船甚至都還得進入其中並靠岸呢。
其航運作用和鬆江府裡的黃浦江是比較類似的,可不能說隨便搞一座大橋,然後就把航道給堵死了。
綜合選擇之下,就把火車站放在了西岸,然後又圍繞著火車站在西岸地區建立了新城區。
而原來的老城區,即約克鎮也沒有被廢棄,而是繼續存在,作為城區的一部分。
隻不過因為行政以及大量企業的總部或辦事機構都設立在西岸地區,因此東岸的約克鎮在後續的發展裡,是朝著生活居住以及農業乃至休閒設施發展的……
當地官府在島嶼上規劃了一個超大規模的休閒公園,圍繞著公園又規劃了一些生活社區,而郊外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各種果蔬種植基地,用以滿足新丹城的當地城市人口所需。
怎麼說呢……大楚帝國治下的新丹城,其城市布局和後世的紐約是反過來的……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是楚國人沒有曆史包袱,同時剛來這裡發展的時候就已經有鐵路了,也不需要防備周邊的土著襲擊。
而這樣看起來的紐約……給羅誌學的感覺就怪怪的……這和自己前世腦海裡的固有印象不一樣。
腦子裡覺得紐約,應該是曼哈頓島上高樓林立……但實際上羅誌學所看到的曼哈頓島,除了沿海港口有一些建築外,其他的都是一些低矮建築的生活居住社區,更遠一些的則是一大片的菜地……這種布局就是非常奠定的當代楚國城市的郊區布局。
而西岸地區,本該是屬於郊外的……但卻是樓房工廠眾多,河岸有著好幾個大型的港口,這些港口的碼頭上停泊著大量的船隻。
此外,新丹城裡還有好幾座寺廟和道觀……羅誌學還在曼哈頓島上看到了一座典型的西方的教堂建築,但是走近了一看……上麵掛著‘清風觀’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