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藩務總局的辦公樓前,一輛掛著瑞典王國徽章的馬車緩緩駛入大樓前方的停車場,一身職業裝的哈爾布蘭德下了馬車,然後帶著隨從朝著前方的大樓走去。/P
\因為單純的藩務在大楚帝國裡其實不太受到重視,之前的時候負責藩務的藩務司,更是在幾十年裡都屬於禮教部的下設機構。/P
也就是前幾年辦了一場萬國來朝之後,加上剛好有藩務出身的大佬進入了參務院,更加重要的是禮教部的負責的事務太多,帝國高層也早就有心思把禮教部進行拆分……因此順勢設立了藩務總局,級彆為從二品,直接獨屬於參務院管理。/P
如此也算是對禮教部進行了一定的分權,雖然禮教部依舊還是比較強勢,但是已經好了一些。/P
在這之前,大楚帝國裡的禮教部更強勢,禮教部尚書更是長期由參務大臣擔任。/P
因為那個時候的禮教部,下設教育司、科學司、科舉司、朝報司、出版司、禮儀司、藩務司等多個權重機構,集教育、科研、科舉、文化輿論、藩務、祭祀、禮製等多方位的工作。/P
以至於禮教部在很多年裡,在大楚帝國裡都兼備了傳統禮部的清貴,又有著新時代工業化後的巨大權力。/P
這樣的機構,在大楚帝國裡的政治地位,是和工商部、稅務部、工業部、吏務部這幾個核心機構不相上下的,早期的禮教部尚書,基本都是參務大臣兼任。/P
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大楚帝國的高層政治構架也在持續不斷的變動……禮教部的一些權力機構也陸續被拆分出去或者經過了調整,權勢有所縮減,不過依舊是權重部門,尚書還是由參務大臣兼任。/P
而禮教部的變化也不是唯一,實際上諸多京畿機構都經曆過類似的變化,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四五十年代設立的機構有些都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又有新的事物不斷出現需要管理。/P
因此大楚帝國的政治構架,其實一直都在變動……/P
但也不是說一次性就變動很多,而是幾乎每年都改一小點,但是它年年改啊……/P
這幾十年改下來,等到了當代的大楚帝國,其各京畿機構實際上和開國初年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P
到目前,大楚帝國一共設立了二十多個部,這些部的主官乃是尚書,本職級彆為正二品。/P
此外還有二十多個從二品級彆的總局,總監,總司……其中也包括了多家特殊的關乎民生,壟斷性質的官辦行政企業,如鹽務總公司、鐵路總公司、煙草總公司等……這些總公司其實和正常的官辦企業,也就是工業部下屬的官辦企業不一樣。/P
普通的官辦企業,哪怕是工業部下屬的諸多超大型企業,其實依舊是屬於正常的商業企業範疇……甚至包括財務銀行都如此。/P
但是直接隸屬於參務院管理的那幾家超大型,名字由‘大楚帝國’開頭,然後‘總公司’結尾,並直接以行業命名,如鐵路,煙草,鹽務等命名的企業……他們雖然走商業運行的模式,但實際上不是企業……/P
上述二十多個正二品級彆的部,從二品級彆的總局,總監,總司,總公司等機構……還隻是屬於參務院體係下的直屬機構。/P
此外,大楚帝國裡還有高度獨立,設置有上百個科室,號稱小中央的翰林院……極端情況下,作為皇帝的羅誌學完全可以直接通過翰林院下屬的各科室,對各地方,軍方發號施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