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楚國的剝削和楚國文化等於叛亂!哈爾布蘭德,代表瑞典王國提出來希望采購單發線膛步槍,以增強王國的軍隊對叛亂勢力的鎮壓力度,減輕駐紮瑞典,芬蘭地區的楚軍的壓力,並使用同樣的線膛武器裝備,也能夠更好的協同外籍軍團的軍事行動,並增加外籍軍團的後勤供給能力,降低外籍軍團的軍費開支。
沒錯,哈爾布蘭德提出來的采購理由,並不是什麼加強瑞典王國自身的所謂國防力量,而是為了加強對內部的彈壓力量……以更好的協助楚軍作戰,降低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裡的重要軍事力量,外籍軍團的軍事開支成本,優化後勤能力等。
這完全就是一副狗腿子為主人考慮的模樣!
當然了,話說是這麼說,但是大家都是聰明人……就算是哈爾布蘭德不主動說,帝國藩務總司的人也知道瑞典王國的真實目標裡,除了對內彈壓外,防備再來一次分裂內戰外,也是為了防備芬蘭王國,獲得對芬蘭王國的軍事優勢!
不過瑞典王國的軍事采購請求,已經脫離了單純的藩務範疇,還關乎到了軍事安全乃至國防工業的訂單等諸多問題。
而最重要的是,最近兩年帝國高層明顯放寬鬆了對藩屬國的軍事出口限製,甚至以間接的方式批準了西非王國,美宋王國采購裝備二十四型步槍以及相應機槍,火炮的計劃……
雖然這裡頭還掛著一層安保公司的皮……但是誰都不是傻子。
沒有帝國高層的批準,這種借用安保公司的操作根本就玩不動。
這對楚裔藩屬國開始限量供應使用二十四型步槍了,那麼對其他的普通土著藩屬國,是不是也有所放開,借此再刺激一波這些藩屬國的軍事采購計劃,獲得更多的武器訂單呢?
此外,之前的軍方的部分將領也提出來了,單純的限製武器出口,固然可以限製這些土著國家的軍事力量發展,但是同樣也刺激了這些土著國家偷偷摸摸發展軍事工業的想法。
這些年來,大楚帝國陸續發現了在部分土著國家地區裡私底下開設的兵工廠……這些兵工廠雖然基本上都清一色打造各路反叛軍的名頭,但是人家卻是實打實的利用從楚國走私進口的機械設備和材料,造出來了一些單發線膛步槍。
這還是已經發現的,但是沒有發現的呢?
有多少?
這是誰也不知道的事。
反正最近幾年裡,歐洲,西亞等地區裡的一些叛軍,時不時的就會出來一批仿造的線膛步槍出來刺激楚軍的神經……搞的楚軍在歐洲駐紮的外籍軍團,時不時就來一場軍事行動,以以摧毀這些叛軍以及兵工廠。
雖然說效果也挺不錯的……但是這種事哪有千日防賊的,這防著防著,說不準人家就把連發步槍也搞出來了。
不是楚國人高看了這些土著一眼,而是楚國人很清楚自家的那些走私商人們想要賺錢的心有多麼的強烈。
隻要大楚帝國持續封禁這些先進線膛武器,那麼這些土著國家們就會持續的想著偷偷摸摸仿造這些線膛武器……為此不惜開出高價采購這些走私設備和原材料乃至天價雇傭楚國人的工程師。
這有了市場,有了需求……那些走私商人們才不管那麼多,就會屁顛屁顛的把各種設備和原材料走私過去,以賺取驚人的利潤。
至於這種走私行為會對國家安全造成什麼後果,他們才不管呢。
此外這種走私行為其實也很難徹底攔截……因為造槍,尤其是造一些落後的單發步槍所需要的機械設備對於大楚帝國的工業而言,那都是入門級的機械設備……隨便搞一些機械設備都能搞出來。
而這些機械設備,在楚國範圍內到處都是……很多三流的設備廠家都能提供。
怎麼說呢,如果這些土著們隻是想要偷偷摸摸搞一個小規模,手工作坊模式的小型線膛步槍兵工廠,其實走私商人們很容易就能夠弄到設備,然後通過各種方式運輸到歐洲去。
對於這些土著國家,對於那些走私商人們而言……最難的並不是從楚國裡采購到這些設備,因為這些設備在楚國國內到處都是,隨便找一家倒閉破產的小型的機械廠,用收購廢品的名義把他們的設備收購後……這些設備改一改,湊一湊,都能用來造槍……
而是如何把這些二手報廢設備運輸到歐洲,運到歐洲後,如何繞過楚國的監管運輸到各土著國裡。
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而這種挑戰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架不住利潤高啊……那些走私商人們為了賺錢可聰明了,各種各樣的走私辦法都能想出來……比如把設備拆了,以零部件的方式分開來走私。
也不用搞什麼麻煩的在海關裡蒙混過關,隻需要在國內本土裡偷偷摸摸的裝上船,然後到了歐洲後,都不用靠岸,直接在目的地附近的海岸邊放下小船運輸就行……
楚國海軍可不會到處閒著幫這些土著國家打擊走私……而土著自己……人家自己打擊自己乾啥!
限製設備,材料走私……乃至軍火走私其實都是常態……哪怕強如大楚帝國也很難徹底的掐死這種走私行為。
這意味著,這些土著國家,遲早是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足夠的設備和材料,然後仿造出來單發步槍的。
當然了,對此大楚帝國還有一招更狠的……帝國直接擺明態度,不準許各藩屬國發展所謂的工業,連蒸汽機都不能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