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時期沿海的海盜多了去,可不僅僅是鄭芝龍一家,鄭芝龍所部隻是當代規模最大的海盜團夥而已,並且已經算是洗白上岸了,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海盜了。
但是除了鄭芝龍他們外,實際上當代閩浙廣東沿海地區裡還有大量的中小規模的海盜團夥。
這些海盜裡什麼樣的人都有,既有窮凶惡極,殺人毀船的純海盜;也有不少是沒啥事的時候是海商,遇見肥羊了就臨時客串一把海盜,還有一些純粹是活不下去的沿海漁民,鹽丁,鄉民為了求活化身為盜。
這年到的閩浙粵沿海地區裡,是非常混亂且複雜的,各種海盜是多如牛毛,不僅僅是華夏自家的海盜,還有來自於與扶桑,高麗,南洋各地土著的海盜……
就連泰西洋人也跑過來湊熱鬨,如荷蘭,葡萄牙人乃至西班牙人等。
整個華夏沿海地區是顯得非常的混亂的,不過即便是如此混亂,明廷在最近這幾年卻是依舊能夠掌控當地沿海的局勢。
這靠的也不是明廷自身的水師力量,實際上明廷自身的水師主力,也就是早期閩浙一帶的官方水師,早就被鄭芝龍為首的海盜團夥給徹底擊潰了。
連時任福建總兵俞谘皋都是因此獲罪被殺,嗯,這人本身沒啥名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的父親很多曆史愛好者應該知道,那就是抗倭名將‘俞大猷’。
可惜,虎父犬子,老子是名將,打的倭寇哭爹喊娘;兒子卻是眼高手低,盲目自信帶著明廷最後的一支官兵水師,傻乎乎的衝上去和當時實力遠超官兵水師的‘十八芝’所屬的水師軍打海上決戰……然後一敗塗地,徹底葬送了明廷官方水師的力量。
就是因為這個大敗仗之後,明廷有海無防,被迫無奈之下才開始嘗試招撫鄭芝龍等大海盜,招撫成功後,明廷的海上安全,嚴重依賴鄭芝龍所部,如今鄭芝龍更是官至福建總兵,他麾下的水師力量,已經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明廷官方水師,成為了明廷在閩浙粵沿海地區的主要海上力量。
不過,明廷依仗鄭芝龍,人家鄭芝龍對明廷卻沒什麼效忠之心。
他鄭芝龍雖然跟在大陸,雖然玩招安,也向往在明廷裡當個總兵甚至獲封爵位之類的,但是骨子裡,他還是個商人。
所以他一邊為明廷賣力持續抗擊楚賊,同時又持續的和楚廷接觸,嘗試著給自己找一條退路。
隻是很可惜,到目前為止,鄭芝龍所部要求的條件,和大楚帝國給出的條件相差甚大,至今沒能談攏。
鄭芝龍以及他麾下的海上力量,是明末沿海地區的一個海盜的縮影,而除了他們被招安外,其實還有不少海盜被官府招安的,尤其是廣東這邊也比較多。
主要是閩浙一帶是鄭芝龍的大本營,沒其他海盜太大的生存空間,而廣東沿海就不一樣了,以往這裡是劉香的地盤,後來劉香被鄭芝龍乾掉後,鄭芝龍所部雖然吃下了廣東沿海的大部分海上利潤,但是總歸是沒能全麵掌控當地的沿海地區。
因此這兩年當地還有不少其他海盜海商團夥生存的,而這些人在鄭芝龍的持續打壓下,日子過的也不咋地,所以不少人乾脆牙一咬也接受官府招安,搖身一變成為了水師了。
而明廷在熊文燦主持的招安,雖然大方針是招安,但是也不會容忍讓鄭芝龍一家做大啊,因此也很樂於接受並扶持其他投誠過來的海上團夥!
隻是這些被熊文燦招攬的中小海盜團夥們沒有想到,這才沒兩年呢,華夏大地的局勢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感覺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楚賊竟然都打到廣州來了。
然後其中的不少被招撫的海盜就莫名其妙的變成了守城的‘官兵’……
而且人數還不少,加起來少說也有兩三千人呢。
——
殺到廣州城下的時候,黃祥斌中將獲得了陸軍情報司以及海軍情報處聯合遞交的報告,情報上稱廣州城內目前有守軍約有八千人。。
這八千人守軍裡,約兩千人是征調的廣東水師各部,嗯,也就是被招撫各海盜團夥成員……
四千人是最近半個月裡才緊急征召衛所青壯、鄉勇,這些人基本沒有經過任何的軍事訓練,連冷兵器都不充足。
還有大約兩千人才是城內真正官兵,其中有五百餘人乃廣東巡撫的撫標,還有一千五百人乃是屬於當地幾個衛所的留守戰兵。
城內已知部署有大小長管火炮約二十餘門,從兩斤半到十斤不等,其中大半都是從戰船上臨時拆下來搬上城頭的。
另有各類短袍上百,即將軍炮,虎蹲炮,攻戎炮,佛郎機等。
城內兵各部的火槍,總計約有兩千支,都在撫標和衛所戰兵還有海盜當中,臨時征召青壯裡並沒看見火槍或火炮的蹤跡
黃祥斌得到了情報部門花費了不小的代價和精力,這才搜集起來的敵軍情報後,對後續攻城也算是有了計劃。
先不著急著打,等到後方的炮兵部隊和彈藥到了再說。
畢竟廣州城內守軍的火力,尤其是火炮數量不少,這貿然進攻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遼東地區裡的東擄:被守城明軍的火炮活生生打死……
對付這種有火炮,還有厚實城牆的城池,楚軍經驗已經很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