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羅,和諸多朝代裡的太子隻有一個名頭,但是並沒有掌控多少實際權力不一樣。
大楚帝國的太子羅從早年的觀政開始,就開始實際負責部分事務獲得實際上的權力。
而隨著時間的增長,太子羅所負責的事務也就越重要,權力也就越大,並且越忙
在二十年代末期開始觀政,再到承順四十年,太子羅基本上已經把京畿各部都轉了一圈,還跑到應天府衙門裡觀政過一段時間,了解地方機構的運轉以及地方事務的處理。
承順四十年,太子羅暫時脫離行政機構,前往軍方各部觀政,參與指揮了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承順四十二年,太子羅進入禦書房參務院觀政,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大楚帝國最高級彆的權力機構“參務院”,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一個編外的參務大臣,開始分管多項事務。
承順四十八年,羅誌學視察全球各地的時候,下旨讓太子監國,並順勢讓太子羅協理參務院。
羅誌學結束全球視察後,太子雖然被解除了監國,但是依舊保留著協理參務院的名頭,由此太子也就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參務大臣領班之類的角色,並直接負責處理諸多帝國的日常事務,並一直到現在。
這一時期的太子羅,其實際權限是非常大的,超過了任何朝代的太子……完全能夠獨立自主的根據自己的想法處理諸多日常事務。
當然,這也導致了太子羅變的越來越忙……以前觀政的時候還能偶爾休息一二,但是協理參務院後,他發現當太子真尼瑪忙,一天到晚都有著忙不完的事。
每天都是在接見臣子,開會,審批各種文件,外出視察中渡過,一年到頭都沒個休息的時候。
反倒是他父皇羅誌學,自從讓太子羅協理參務院後就清閒了很多,日常時候除非重要事務,一般情況下羅誌學都不會插手了。
如今帝國的這種狀態,就是羅誌學繼續坐鎮,把控戰略大方向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命,而太子羅則是負責實施這些戰略方向的事務。
到了今天的春節國宴上,羅誌學更是乾脆讓太子直接負責主持春節國宴,而他自己則是端坐上首坐鎮,不管諸多雜事了。
這也是給了外界一種更加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大楚帝國將會堅定不移的采取嫡長製,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
古代王朝裡的諸多皇室內的鬥爭,一方麵是太子的位置不穩固而引發,而另外一方麵則是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權力衝突而引發。
皇帝害怕太子奪權,太子害怕被皇帝廢除太子之位……這樣的猜忌非常要命的。
而羅誌學呢,則是乾脆把事情都擺出來,早早就確定了嫡長子,並把這一條規矩完全確定為國策,後人不得改動……其次羅誌學並沒有把自家兒子當敵人一樣防著,而是該培養就培養,給放權就放權,不會讓太子過的太憋屈,隻能長期當一個有名無權的太子,不至於喊出天下豈有五十年太子呼這種話來。
當沒有了彼此間的猜忌,當太子清楚自己遲早都能登上皇位的時候,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空間。
當然了……羅誌學能夠這麼做,那是因為他對自身有著絕對的自信,他有足夠的威望壓下太子任何不該有的想法,並繼續坐鎮把控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