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類的設備,在大楚帝國裡其實很早就有了。
早年就有科學家發現聲音是物體震動所產生的一種波,根據這一原理就有了諸多一係列應用產生。
比如大楚帝國的戰艦上使用的傳聲筒,就是通過這一原理所研發並裝備,通過傳聲管道可以在戰艦內部傳遞聲音……順帶一提,這也是大楚帝國海軍比較注重軍官以及士兵說話要大聲,有精神……因為在戰艦內部使用這種傳聲筒的時候,說話必須大聲吼,不然聲音傳遞就不夠清晰,傳輸距離也不夠遠。
再有熱氣球上和地麵人員進行溝通的傳聲筒也是同樣如此。
哪怕是目前大楚帝國已經發明了電話,並開始逐步把電話應用在戰艦內部通訊,觀瞄氣球和地麵通訊上,但應用規模非常小,穩定性也不算高。
因此當代哪怕是最先進的戰艦,所使用的戰艦內部通訊係統依舊是傳聲筒。
彆說當代的大楚帝國了,就算是到了二戰期間甚至在戰後一段時間建造的新戰艦,內部通訊依舊有傳聲筒設置,至少是作為備份通訊係統……
其生命力之所以那麼漫長,原因很簡單:可靠!
打仗用的戰艦,可靠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大楚帝國裡除了戰艦等軍事需求使用傳聲筒外,還利用聲音震動的原理發明了記錄以及播放聲音的設備,也就是留聲機。
四十年代初的時候,市麵上就已經出現了留聲機這種設備了,不過早幾年也沒有大規模流行,主要是作為一種科研,科普,富豪玩具,帝國的檔案機構也少量采用,用來記錄特殊聲音留存,比如記錄羅誌學的講話。
因此留聲機以及唱片雖然出現了,但是應用不普遍,絕大部分普通人其實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玩意。
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末期後,伴隨著技術成熟,同時成本比較低的唱片被研發成功,留聲機的技術也成熟,並成本下降後,就開始有企業看到了這一部分市場,開始使用唱片灌注戲曲,音樂等聲音內容並出售。
由此形成了大楚帝國裡,同時也是人類曆史上早期的唱片產業,並在進入五十年代後迅速在高收入階層裡普及。
聲音震動原理的發現以及應用,還在後續推動了電磁音響設備的發明,也就是最早的電話。
大楚帝國裡早期在實驗室裡發明的磁石電話就是利用了聲音震動原理。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所謂的電話,其實都是單線電話,主要用於科研,重要軍事應用……比如電話剛發明出來沒有多久,第一個實際上的重要應用就是用來架設皇宮和金陵城內外近衛軍的營地,所謂皇帝直接聯係近衛軍的重要通訊工具。
後來發明工電式電話機後,電話的應用才陸續鋪開,不過受限於價格昂貴的因素,依舊局限於行政以及軍事應用,還有一些大企業的內部通訊上,而真正的商業化民間應用還比較少。
這年頭的電話還是太貴了,不僅僅是電話設備貴,而且電話網絡鋪設更貴……同時又因為價格昂貴導致普通商業用戶數量很少,而用戶少反過來又導致價格極為昂貴。
這就陷入了一種很尷尬的情況:因為價格貴用戶少,用戶少又導致成本無法平攤。
所以當代的大楚帝國的電話,還是一種軍事設備以及富豪的玩具,暫時沒有大規模流行。
但是,電話的出現,再加上無線電設備的出現,這兩者結合起來之後,也就間接也推動了收音機這種設備的研發成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皇家理工學院電磁實驗室研發的無線電廣播係統,嗯,包括收音機……在這套係統裡,收音機其實隻是接收信息的終端而已。
這玩意從一開始,其實不是作為無線電廣播
這種商業設備進行研發,而是作為一種軍用無線電話通訊技術而研發的……
軍務院那邊在有線電話技術陸續應用在軍事上後,覺得有線電話雖然也挺好用的,但是局限性還比較大,傳遞信息的時候還需要架設電話線,同時電話大多時候隻能單線聯係;電話線一旦被各種因素而斷開的話,那麼就會導致電話無法通訊……雖然說也有無線電報機這東西,但是無線電報機還需要轉碼翻譯也挺麻煩的。
所以就提出來新要求,能不能搞一種無線電話?
畢竟文字信息可以通過無線傳遞,那麼聲音信息也應該可以通過無線傳遞吧……嗯,問題應該不大吧?
沒錯,在這年頭……整體工業技術也就相當於原時空1900年初水平的大楚帝國,其軍方就已經提出來了無線電話的通訊需求……乍一看似乎很誇張,但實際上這也是很合常理的設想。
畢竟無線電報,有線電話這些都弄出來了,人家軍方想要更進一步弄個無限電話通訊係統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人家軍方也沒想著要把無線電話做成可以廣泛聯網,便攜隨身帶,到處打電話的無線電話係統……他們腦洞還沒那麼大,需求也沒那麼高。
他們隻是想要一種簡單的無線電電話設備,不需要便攜都可以……大概需求就是把無線電報裡的電磁信號信息直接轉變為聲音。
而皇家理工學院的教授們聽到這種需求後,結合了無線電報係統,又結合了有線電話係統,最終弄出來了這種所謂的"戰場無線聲音通訊係統"……
所以,當天羅誌學在電磁實驗室所看到的收音機……它其實隻是其中的一個接收終端,同時它還有一個獨立的發射設備。
兩台設備結合到一起,這才是電磁實驗室這邊研究出來的完整,適用於軍事需求的無線電通話係統。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玩意無法保密。
因為發射出去的無線電磁波信號,隻要調對了頻率,所有接受終端都能接受到……並且因為是直接使用聲音信息,因此也就相當於明碼信息……彆說保密了,連轉譯編碼都不需要……主打的就是一個隨便接受隨便聽。
同樣的,隻要有一個接受終端,那麼就可以接受所有設備支持頻率的聲音信號。
同時聲音信息的傳遞,可比單純的文字信息傳遞更麻煩,如果想要傳輸遠距離的話對發射設備也有更大的要求。
所以經過軍方評估後……這玩意很好,但是感覺不實用!
尤其是無法保密的情況比較難搞,軍方可不希望自己通過無線電話下達各種作戰命令的時候,被一群好事者用收音機接受各種作戰指令,甚至都有可能有好事者直接混入這個頻道,使用發射設備傳遞聲音信息。
那不亂來嘛!
至於說暗語,然後接受終端聽了暗語後再轉譯……軍方的將領們覺得脫褲皮放屁多此一舉,這種情況直接用保密編碼的無線電通訊就完事了……用不著使用什麼無線電話。
因此,作為軍事通訊技術而研發的戰場無線電話通訊係統……雖然名頭挺好聽的,但是也問題太多,因此目前依舊是作為一種儲備技術而繼續研發!
怎麼說呢,好歹要有一定的保密措施,最少要避免作戰指令被隨便什麼人都能聽到吧……就算土著聽不懂,但是普通平民聽到也不好啊!
大楚帝國的軍隊,作戰對象可不僅僅是外國土著……還包括國內潛在的各類敵人呢。
你要是使用沒有保密措施的通訊技術,回頭有叛軍出現了,你使用沒有保密手段的無線電話,這不等於是把自己的所有軍事動向都直接送到人家叛軍手裡了嘛!
因此現在的軍用
無線電話通訊係統,還在進行後續研發,研發的目標主要是保密以及小型化問題。
之前為軍方研發出來的無線電話通訊技術的係統,那可都是大個頭,比無線電報係統還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