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世界裡不可能有牧場物語!
這個腳印就那樣靜靜地印在湖邊潮濕的河床上,深深嵌在泥土裡。
我猜在半夜的時候,這座湖泊潮濕的水汽浸潤著河岸的泥土,導致那裡一直都是容易打滑的地方,從哪個方向受力都很難保持絕對的穩定。
但是到了太陽升起,薄霧散開的時候,河泥漸漸乾燥,就固定成了堅硬的外殼,保持著昨夜的樣式。
因此,潮濕的河泥就在那時完整無缺、栩栩如生地重現了這個腳印的每一個細節。
我看到這個腳印踩得十分的深重,以至於陷在泥裡的部分和邊緣有足足三十公分的差距。
我自己在河岸上潮濕處踩了一下,隻能踩下五公分左右的深度。
鬆鴉猜測說,昨夜有一頭體重是我六倍以上,將近360公斤的巨獸在河邊喝水!
但是我無比確定,這不是她口中的什麼犀牛般的巨獸!
我這麼確定的原因不是因為鎮上的人都無比確定地告訴我,這座山上沒有體型大於山羊的野獸。
而是出於我那心驚膽戰的一眼!
我清楚地看到,那個地上的腳印呈三瓣分離,都有明顯的骨節印記,帶有一個銳利的勾趾抓入地麵的形態。
因此絕對是動物而不是其他什麼東西的印記。但是那三瓣分離的骨節交織之間,分明是一層帶著皮膚紋路的皮膜!
一些水棲動物或有水棲習性的動物,在它們的趾間具有一層皮膜,可用來劃水運動,這層皮膜稱為蹼。例如,兩棲類的蛙、蟾蜍等,爬行類的龜、鱉等,鳥類的雁、鴨、鷗等,哺乳類的河狸、水獺、海獺、鴨嘴獸等的趾間都具有發達程度不同的蹼。
所以我看到的,明顯是屬於水生動物所特有的蹼!
難道這個湖裡有三百多公斤大型的鱷魚存在?那種鱷魚不是都在熱帶生活的嗎?
更奇異的是,我發現這個蹼狀結構腳印有些問題……
“鬆鴉,你有沒有覺得這個腳印有什麼問題?”
我站在那裡不動聲色地問著身邊的戶外專家。
鬆鴉穿著獸皮衣趴在地上,細細地觀察著這個腳印。
她生活在半乾旱地區,可能會由於不熟悉海洋、兩棲生物而猜不到蹼狀結構的樣子,但是她作為荒野上的部落人,對於野獸的認知一定遠高於我。
隻見鬆鴉打量完腳印後,也麵色古怪地四處打量著,喃喃道“奇怪呀……不應該這樣的……”
我連忙追問“你也發現了什麼不妥嗎?”
鬆鴉認真地分析給我聽“雖然我們褐池部落不怎麼打獵,但我在野外也追蹤過野獸的足跡。奔跑的野獸腳印前深後淺,警戒的野獸腳印前淺後深。鳥類的足跡纖細,鼠類的腳印淺淡,人物的腳印呈線條狀成串分布……”
“這是我們平時經常見的,可是這個腳印,似乎過於獨立了,怎麼會孤零零地出現在湖邊,旁邊都沒有相似的腳印存在……”
“倒是有點像我見過的跛腳的座狼,難道是一頭跛了三隻腳的野獸……那不就成了單腳蹦了嘛?我瞎想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