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著收拾李如海呢,這小子就出現在自己眼前了,但趙軍卻是得先跟金小梅打招呼。
而金小梅笑著向趙軍問道:“小軍,啥時候回來的?”
“早晨回來的。”趙軍笑著走到門口,看這娘倆挎的土籃子問道:“嬸,這是乾啥去了?”
金小梅道:“地裡有點活,這兩天都如海幫我乾的。”
“啊,哎呀!”趙軍聞言,故作驚訝地看了李如海一眼,然後又對金小梅說:“咱們如海上班以後出息了,這以前幫彆人家乾活,都不帶幫自己家乾活的。”
趙軍此話一出。李如海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他小心翼翼地看了金小梅一眼,緊接著就跟趙軍道:“大哥,今天我班兒都沒上,就擱家幫我媽乾活。”
這倒是實話,這孩子9月29號那天,跟著老楊頭第一次上了一天完整的崗。
第二天回家,趴牆根聽著了自己父母兄妹的對話,李如海這才意識到,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會遭到一頓吊起來的毒打。
心驚之下,李如海以賣乖討好幫金小梅乾農活的方式,跟自家最有權力的人營造出了一種看似溫馨的局麵。
為此,李如海今天連班都沒去上。趁著老楊頭還沒正式退休回家,先讓楊爺們兒幫自己頂幾天。
聽李如海自己表現自己的話,趙軍淡淡一笑,跟金小梅道:“嬸,你說,咱家如海哈,以前不上學幫彆人家乾活,現在不上班幫自己家乾活。整了半天,這孩子還是樂意乾活呀。嗬嗬嗬……”
趙軍的話還沒說完的時候,金小梅就將目光投在了李如海身上,李如海心中暗道不妙,忙問趙軍說:“大哥,你這次到永興去,打幾個野豬?打幾個熊瞎子?抓多少麅子啊?”
這孩子純是沒話找話、轉移話題了,但趙軍也知道,上眼藥這種事不能上得太多,否則叫彆人看出來,那就不好了。
可就在這時,趙軍家的房門被人從裡麵推開,王美蘭快步出來,一邊走,一邊喊金小梅道:“弟妹啊,我中午燉雞,你跟如海都過來呀。”
金小梅聞言,看了李如海一眼,才對王美蘭說:“那行,嫂子,先讓如海過去,我早晨蒸饅頭還剩點兒麵,一會兒擱它烙發麵餅。”
“來,如海。”王美蘭伸手招呼李如海,並對金小梅說:“弟妹,一會兒我過去跟你倆烙餅哈。”
兩個女人都說要烙餅,其實她倆就是不準備吃雞肉了。
這年頭,農村養的雞都是土雞,哪怕公雞比母雞大、肉多。但當年的公雞養到這時候,也不多三斤多一點。這還得說,是王美蘭喂的精細,才能長這麼大呢。
而三斤左右的公雞,開膛放血再褪毛,還能剩啥了?就算兩家的三個小丫頭都上學去了,但就趙軍、解臣和李如海,也不夠分這隻雞的呀。
所以,一聽王美蘭叫吃雞,金小梅就說她要回家烙餅。
王美蘭知道金小梅是什麼心思,而她也是當媽的,她的想法跟金小梅不謀而合,就順著金小梅的話,給自己也找了個借口。
兩位母親的心思,趙軍是心知肚明,但他沒有挑明,隻是衝李如海笑道:“來,如海,咱進屋。”
“大哥,我一會兒再去。”李如海笑道:“我回去換身衣服。”
就這樣,金小梅領著李如海回家,王美蘭和趙軍也回了屋裡。
趙軍一進房門,就聽見從裡屋傳出了“嘎巴、嘎巴”的聲音,他往裡一瞅,就見解臣正坐在炕上扒花生呢。
看趙軍回來,解臣招呼他道:“軍哥,來吃花生,這花生挺香呢。”
還不等趙軍答話,就聽王美蘭道:“解臣呐,花生留著吃完飯再吃吧。一會兒吃飯了,吃一肚子花生,還能吃雞肉了麼?”
解臣哈哈一笑,他知道王美蘭是好意,而不是怕他吃,於是便把桌子上的花生殼都收了,準備一會兒添到灶坑裡。
“媽啊。”趙軍有些好奇,就跟王美蘭問道:“哪兒來的花生啊?”
這年頭,農村也沒有大規模種花生的,隻有少數人家自己種上一些。
“你張嫂子給拿的。”王美蘭一邊打開鍋蓋,一邊道:“她跟我說,我沒太記住,不是什麼朋友給她送來的。”
王美蘭口中的張嫂子就是楊玉鳳,聽說是她給送的,趙軍就沒說什麼。
隻是想起來去馬玲家的時候,看馬玲和王翠花在醃芥菜疙瘩,趙軍就問王美蘭道:“媽,咱家醃芥菜疙瘩沒有呢?得醃了吧?”
東北入冬以後就少有青菜,鹹菜幾乎家家必不可少的,而在趙軍他家這邊兒,醃的鹹菜裡,占得比重最大的就是芥菜疙瘩。
一般家裡,少說都得醃上一缸,也有醃兩缸、三缸的。
“醃了。”王美蘭先把蒸熟的米飯拿下來,然後對趙軍答道:“沒擱這兒醃,是擱咱家新房醃的,醃三缸呢。”
說到此處,王美蘭又補了一句,道:“昨天下午,你張嫂子來幫我醃的,她家鈴鐺也來了。”
趙軍一聽就知道了,自己走的這些日子,楊玉鳳肯定沒少過來幫忙。
這時,王美蘭拿著盆、拿著勺準備盛小雞燉蘑菇,當年的雞,肉也爛得快,這還才燉了半個多小時,雞爪子骨棒的皮都被燉爛。這樣的話,那雞肉也就好了。
而在盛菜之前,王美蘭繼續跟趙軍說:“咱也不知道你張大哥、張嫂子咋管教的,鈴鐺那孩子,我咋瞅咋稀罕。哎呀,以後你倆妹妹要能像鈴鐺那樣,我就啥也不尋思了。”
趙軍聞言,連連點頭。小鈴鐺那孩子,可是比她爸著調多了,學習好還懂事兒,從來不用家裡操心。
王美蘭突然又感慨一句,隻聽她道:“鈴鐺這孩子,跟我小時候挺像,你姥兒、你姥爺,還有家裡親戚朋友啥的都誇我。”
“啊?”趙軍聽得一愣,但解臣在裡麵開碗架拿碗筷呢,趙軍隻能重重點頭“嗯”了一聲。
王美蘭小時候啥樣,趙軍是沒看著過。但就聽他老舅王強回憶,王美蘭小時候事兒老多了。
在東北,說一個人事兒多,不是說他忙。而是說這個人矯情,難打交道。
而按趙有財大逆不道的說法,王美蘭小前兒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至於王美蘭剛說的,那些誇她的人,趙軍他姥和姥爺有倆兒子,卻隻有王美蘭這麼一個閨女,家裡又有錢,就對這顆掌上明珠疼愛得很。
而她家那些親戚,見王財主夫婦疼愛閨女,當然了跟著誇了,要不然咋從他們家打秋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