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聲東擊西
“擊鼓,聚兵!”
陳望麵色平靜,淡然下令。
漢中城外的衛軍統共不過四千餘人,還參雜著不少的老弱,都是東拚西湊而來。
其中的青壯隻有不到半數,能戰敢戰者更是少之又少,不說軍械武備,就是冬衣都不能保證人手一件。
視察衛軍營的時候,陳望親眼看到守衛軍營的那些個衛軍大部分都是麵黃肌瘦,衣著破爛。
這些衛軍在守城的時候還算是一份戰力,野戰最多就是欺負欺負那些更加不堪的流寇饑兵,但一旦遇到流寇的馬兵或是精騎衝擊,絕對會第一個崩潰。
自始自終,陳望都沒有將漢中城外的那幾千衛軍當作是助力。
陳望按刀挎弓闊步踏出了中軍大帳,帳外的一眾親衛皆是全副武裝,牽馬帶甲等候在了帳外。
“嗚————”
連綿不絕的號角聲在營地各處此起彼伏,風嘯聲、踏步聲、喝令聲也隨之從四麵八方傳來。
陳望翻身上馬,坐於戰馬之上,俯視著一眾跟隨著在其後的軍校,心緒百轉千回。
他來到這個世界不過隻有半年的時間,但是這半年的時間他卻已經是曆經大小戰事數十場,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早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陳望。
他這個遊擊得來的快捷,他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適應自己的身份。
短短月餘的時間便曆經百總、把總一路升任千總、而後便升任為了遊擊,作為一營之將,這一切大部分靠的是對於曆史的先知。
曆史之上驟登高位者,多數都會跌下雲端墜入萬丈之深淵。
無他,因為德不配位,能不配位。
所以從成為遊擊以來,數個月以來陳望一刻都沒有敢怠慢。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一個腳印。
能力不足便花費比彆人更多的精力和心力。
陳望很清楚自己的本事,那些名家兵書他看過很多,但是看過又如何?
戰國之時,在長平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的趙括比他的讀的兵書更多。
他長於彆人的本事隻有兩樣,一是勇,二是錢。
勇是原身的武藝,雖說比不過曹文詔、也比不曹變蛟,但卻已經是常人之巔峰。
所以從淳化以來,每遇戰事,陳望從來沒有一次安坐於後方,皆是親臨戰陣,甚至多次帶領軍隊衝鋒陷陣。
將戰之時的戰場布勢,既戰之後的淩敵威勢,都是從曹文詔的身上所學來。
陳望的軍事素養一開始是差,但是他的對手除了一開始遇到的李自成之外,其餘的人比他也強不了多少。
雙方彼此不過半斤八兩,而他的麾下有九百遼騎保底,又有朝廷提供軍械,豈會有不勝之理?
錢是從李自成的手中奪來的,正是因為錢,所以才可以依照戚繼光的辦法去練公兵。
除了修改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之外,其餘練兵的辦法,陳望全都是按照戚繼光所寫的《練兵實紀》與《紀效新書》之中的辦法來練兵。
正因為如此,如今陳望所帶領的這四千餘名軍兵已經是有了強軍的氣概。
戚繼光沒有藏私,《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兩本書中的一字一句,皆是其數十年以來的練兵心得。
隻可惜……
明珠暗投……
那個昔日屹立於世界之巔的偌大帝國,內裡其實早已經是百孔千瘡。
一切的禍根,都需要從土木堡的戰敗說起。
文官的勢力逐漸壓倒了武官,文武失衡,陰陽失和,明帝國從那時開始便逐漸的開始不可遏製的走向了下坡路。
縱使在萬曆的中前期,整個朝堂上下官員皆是銳意進取,顯出中興之勢。
內有張居正,外有戚繼光、俞大猷、麻貴、李成梁等一眾名將。
上下用命,萬軍奮勇,清海
在那個時代……
天下之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和大明抗衡!
但是可惜的是,張居正死後這一切迅速的轉變。
當雄心勃勃的萬曆終於能夠親政,想要改變一些東西之時,他卻發現就算親政,他卻仍然不是一名真正的“皇帝”。
所謂“皇帝”,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手握王爵,口含天憲。
順其意則生,逆其心則死!
皇帝,便是天下的共主!
沉淪了多年的明帝國確實需要一個銳意進取,一個雄心萬丈的“皇帝”。
但是很可惜……
大明的文官們並不需要一個這樣的“皇帝”。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聖君”。
一個垂衣拱手,無為而治,將天下權柄儘皆交給他們的“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