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衛發展的要比海戰衛快,現在已經有了三個衛總計16000多兵力,這主要得益於對安南南部和呂宋島的占領。
為了儘快讓部隊適應南洋的濕熱氣候和原始森林地形,海軍參謀部試著征召了一些當地土著入伍,經過一年多的訓練發現效果出奇的好。
這些土著士兵不光更適應南洋的氣候和地形,還有著更積極的態度和非常堅定的作戰信念。以陸戰衛的兵餉待遇,即便臨時士兵隻能拿到一半,在當地依舊是筆橫財,可以輕輕鬆鬆養活一大家人,還有富餘。
為了保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土著士兵們每戰必奮勇爭先,往往是輕傷不下火線,真拚了命的表現,生怕因為不勤快而被辭退。
至於說殺的人是誰、屬不屬於本族,在全家人的幸福生活麵前全是次要的。哪怕是遇到了姻親,大砍刀掄得也毫不含糊。
見到此種跡象,海軍參謀部一合計,乾脆上疏總參謀部,請求讓一些表現良好的安南和呂宋土著士兵正式加入海軍陸戰衛。
此舉不光可以解決兵源,還能對當地人的觀念進行潛移默化的改變,讓他們越來越認同大明,慢慢的融為一體,不再有被外族侵略的強烈反感,與皇帝倡導的同化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洪濤當然不會反對,但也提出了幾點要求。比如不能把土著士兵編在一起單獨成軍,哪怕是什長手下的十名士兵裡土著也不能占比超過五成。
再比如最好異地駐防,儘量避免在本村、本地區執行任務,更不要逼著他們對家人親屬下手。向往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動力,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刺激了。
而批準的結果就是當年陸戰衛多了3000多新兵,且數量還在增加。要不是海軍參謀部嚴格執行了配額,估計這幾年能讓陸戰衛超過30000兵力。
就這樣,在三個正式陸戰衛之外還有3000多隻拿一半餉銀待遇,卻承擔了多一半治安任務的臨時土著士兵,被稱為輔兵。
失去了這麼多青壯,安南的阮香江會樂意嗎?答案是痛並快樂著。黃南平不愧是海盜出身,滿肚子都是壞水兒。
在安南招募士兵時遭到了阮香江的強烈反對,甚至要上疏向皇帝告狀。他並沒有動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采取了交換的方式。
海軍定期派船去呂宋島以南的大大小小島嶼附近轉悠,瞅準了就上岸抓人,男女老幼隻要能喘氣的都要。然後一股腦送到峴港交給阮香江,以三比一的比例交換當地的安南青壯。
這下讓阮香江想反對也找不到理由了,擔心兵源不夠是吧,我給你帶回來這麼多人口,裡麵也不乏青壯,稍加訓練就可以穿著盔甲、拿著刀子上陣廝殺,管吃喝就可以,連軍餉都不用給。
害怕土地沒人耕種?這就更不用擔心了,從被抓來的人裡挑走青壯當兵,剩下的全可以成為整日勞作還不要工錢的奴隸或者長工。至於說到底當長工還是奴隸對待,那就不關海軍的事兒了。
另外黃南平在請示了總參謀部獲得授權之後,還從呂宋調過來2000土著陸戰衛,用阮香江的貨船偷偷運到了北麵的乂安府登陸,從背後偷襲了北方鄭氏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