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是碑林。
divcass=”ntentadv”門口遊客不少,從體型和衣著來看,還是有部分人生活不錯的,比四九城差不了多少。
碑林名不見經傳,名氣不如華清池、博物館,甚至不如那爛慫大雁塔,很多來此旅遊的往往都不會前往。
然而,碑林卻是中國書法愛好者的聖地!
這裡集中了很多書法大拿的石碑真跡,而且現在所有的碑均可近距離欣賞,直接抱著石碑,站在龜殼上的那種。
唐植桐沒乾這樣的事情,他現在對書法理解還比較淺薄,隻看著字規整、漂亮,卻說不出哪兒好來。
不過唐植桐對拓印很感興趣,站在一旁看著工作人員一點點的將碑文拓下,很是減速。
拓印的紙張都是特製的,非常輕薄,易於吸墨,卻不暈染,不得不說中國的造紙術非常厲害。
碑好、紙好,拓印又是個仔細、費時的活,所以拓片並不便宜。
唐植桐在碑林逛了一圈後,從店裡選了幾件拓片,有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以及書聖王羲之的作品,小心的裝起來,帶回家送給小王同學。
讓小王同學多練練,還指望著她以後輔導孩子們的書法呢,省的自己沉不住氣,上演“父慈子孝、雞飛狗跳”的場麵,多傷父子、父女情分啊。
從碑林出來,唐植桐上了古城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圈古城牆是明初在唐皇城為基礎修建的,並非從唐流傳至今。
城牆破破爛爛,缺少修繕,向陽麵長滿了雜草,比四九城殘留的城牆好不到哪去,不過勝在能全覽內城的景色。
沒有高樓大廈,全是一水的平房,最高也就屬兩層的那種老式建築。
唐植桐饒有興致的看著城牆下的甜水井,仍有居民在此打水喝,用的是軲轆把,沒有壓水機。
其實壓水機自古以來就有,之所以沒有推廣開來,唐植桐琢摸著大概與工藝、成本、利益有關。
現在彆說無縫鋼管,即便是鐵管也是緊著工業上供給,即便是朝普通民眾供給,那這個壓水機的造價誰來承擔?又誰來維護?
在吃飯都緊張的時代,所以用軲轆把是符合當下社會情況的。
蹲在城牆上,唐植桐掏出乾糧、鹹菜、水壺,看著內城的嫋嫋炊煙,用了一頓午飯。
雖然唐植桐有糧票、有錢,但不願意大中午的去排那個隊。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雖然古都市麵上對一些食品還有供應,但都是限量供應,去晚了就沒了。
昨天是僥幸排到了,後麵排隊的好幾個人都沒吃上,隻能空著肚子回去。
簡單吃完一頓午飯,唐植桐又去了今天的第三站——興慶宮公園。
興慶宮公園門票有兩種,一種是次票,兩分錢一張,一種是年票,一塊二一年。
唐植桐自然是選擇次票。
公園裡有著簡易的遊樂設施,不少帶娃來打滑梯的,隻是那滑梯是竹板拚接的,也不知道劃不劃屁股。
這要是紮進一根毛刺,謔,那感覺可是又痛又癢,挺遭罪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