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398笑:)
張桂芳給兒子留了飯,隻是今晚全家開飯沒有等著他。
“煙筒我買好了,一會你回屋量量。”小王同學給唐植桐盛了一碗小米粥,說道。
“嗯,動作挺快嘛。”唐植桐順口讚了一句,小王同學這執行力杠杠的,今早才說的,下午就買回來了。
“這不是怕耽誤大發明家畫圖嘛。”小王同學接下唐植桐的表揚,回道。
“嗯,我先記一下數據,今晚把書稿的改動建議再潤色一下,咱明天下班把書稿交給咱媽?”唐植桐對手冊審核非常上心,能早一天麵世,就能早一天解決很多人的痛苦,興許還能拯救一些人的性命。
“行。”小王同學對此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你要自己做爐子?行不行啊?彆做出來不能用。”張桂芳看到兒媳婦拿回煙筒,沒有問做什麼用,聽了這一會也明白了,索性問兒子道。
“肯定行,絕對好用。”唐植桐信心滿滿的回複親媽道。
“也不知道你哪來的信心,從小就沒看出你有這方麵能耐,可彆糟蹋了錢。”張桂芳對此猶自不信,吐槽了一句。
張桂芳隻是搖搖頭,沒再開口。
“我看靜文買的煙筒挺粗的,你可得注意,到了冬天不好買煤。”煙筒粗用煤就多,見兒子很自信,張桂芳也沒再打擊他,但還是提醒道。
鑒於作業需要明天交,而手冊的反饋在明天下午,意見的修改可以稍微往後挪挪,所以唐植桐打算先把作業寫完。
唐植桐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華老寫的《統籌方法》,給小學生打開了邏輯、合理安排時間的大門。
小王同學不太喜歡煤油燈的味道,所以這邊用的是蠟燭。
“你們紅專大學不學這個嗎?”唐植桐詫異的問道。
“我知道的,媽。這個爐子是燒柴的,不燒煤。我在木材廠有朋友,您不用擔心柴的事。”唐植桐一邊吃飯,一邊給母親解釋道。
正房點起煤油燈讓鳳珍、鳳芝兩姐妹寫作業,而唐植桐則和小王同學回到了廂房。
唐植桐坐在燈下,做著今天的作業,小王同學則坐在一旁,托著腮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的丈夫。
“您放心吧,我心裡有數。”麵對老媽的吐槽,唐植桐也不能回嘴,原主確實沒這方麵能耐,但穿過來的老鬼見多識廣,更何況這回又去郵電學院進修了一陣子,屬於打了增益buff。
“唉,那得多少錢哦。”張桂芳搖頭歎氣,不持家不知油鹽柴米貴。
“媽,您放心吧,我有法子解決,花不了多少錢,都是些邊邊角角的,肯定不能按正常柴的價格來算。”唐植桐沒想到這麼早就要麵對這個問題,借口還特麼沒編好呢,隻能隨口糊弄。
自那以後,唐植桐將生活、工作、學習按照緊迫程度的優先級進行合理安排,效率提高一大截。
“沒這些呀,主要是學一些思想、理論,還有跟圖書館日常工作有關的東西。”小王同學搖頭道。
“你真厲害,這麼難的題都會做,我看著跟看天書一樣。”看唐植桐開始收拾課本、作業本,小王同學才開口說道。
好巧不巧,吃完飯後停電了!
時下四九城供應的煤球、蜂窩煤是0.0115元斤,最好的硬煤0.0148元斤,引火柴的價格是0.03元斤,大塊木柴的價格稍低,但也低不到哪去。
儘管小王同學中學時的成績不錯,但那也隻是初中畢業,舞蹈學校除了俄語課程外壓根就沒啥文化課,學習俄語也是當初為了方便跟那邊的教練溝通。
眾所周知,木柴是不如煤炭耐燒的,如果是取暖單純靠柴的話,使用成本要比用煤炭高出一大截。
今兒兩堂大課,作業不是很多,唐植桐半個來小時就寫完了。
唐植桐此時沒提將小王同學今年剛買的五八型民用兩用爐挪到正屋來用,因為他知道現在提,張桂芳肯定是拒絕的,那就等新爐子做好再說。
“哦,也挺好的,以後工作用的上。我學的這個也沒啥用,以後在工作中都用不上。”眾所周知,專業跟工作有時候是毫不搭邊的,更多的時候是看重在大學裡學到的思維方式。
“也不會白學,可以輔導弟弟妹妹,等咱們有了孩子,你還可以輔導孩子。”小王同學對丈夫的話不太讚同。
“彆,我沒那個耐心,我怕自己會拿擀麵杖抽。”唐植桐搖頭拒絕了小王同學的提議,平時父慈子孝,輔導雞飛狗跳,這種經曆有一回就夠了,沒必要去重溫。
“對自己這麼沒自信嗎?我覺得伱能做個好爸爸。”情人眼裡出西施,小王同學覺得自己丈夫非常好,自然是不願相信他對自己的否定。
“哈哈哈,謝謝你認可。”唐植桐將課本、作業本收起來,又掏出了手冊,昨晚寫的那幾條建議有些匆忙,措辭上還是講究一些的好,畢竟那些編者都是些醫療行業的大佬或未來的大佬。
唐植桐先改的是關於消毒的那部分,給自己無中生有了一個“跟醫務人員交流消毒、傳染類疾病”的幌子,建議一人一消毒,實在做不到一人一針管,最起碼也要做到打完一個病人換一個消過毒的針頭,絕對要禁止多人並用同一針頭。
至於怎麼個消毒法,肯定是要麻煩專業人士去測試,找到一個經濟實惠、便於推廣的法子了。
總之,唐植桐態度誠懇、用詞謙虛,洋洋灑灑的又擬了一稿。
“你幫我瞅瞅,看看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唐植桐寫完,將稿子遞給一旁的小王同學道。
小王同學沒有推辭,笑微微的接過。
由於蠟燭的光亮有限,小王同學先是將椅子往唐植桐的方向拉了一把,坐定後,借著燭光看了一遍,沒發現有什麼不妥。
唐植桐則趁空又將添加插圖的意見改了一下,此次站在了一個初中畢業、沒有接觸過任何醫學知識卻一心想著進步的青年角度,言辭懇切的跟編纂專家們提出了幾點貼近實際的“請求”。
將這一稿遞給小王同學後,唐植桐抬手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十點了。
到這個點了,還沒有來電,唐植桐知道今兒這電夠嗆能再來了。
唐植桐沒有再整理後麵的意見,而是起身用尺子量了一下搪瓷煙筒的內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