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到時候把這件事一捅出去,什麼“你給黃小明的條件是xxx,怎麼到我這就成了xxx”這種,那兩邊都不好看。
雖然這種發言很低情商但人家告不告訴你和肯不肯告訴你又是另一碼事了。
這才是兩口子驚訝的原因。
這是把底牌都亮出來了
這麼推心置腹的
要麼說聰明人想的都多呢。
聽到了黃小明的話後,雖然楊潁用一種“大哥你在乾啥”的眼神看著男友,但許鑫想的是“樂視的前景並不明朗,要不要提醒他,提醒能換來什麼”,而楊蜜想的則是“他透露這個,是想開誠布公的和我聊哪方麵的事情跨圈示好還是想要做資源交換”。
本質上倆人想的都差不多,但細微之處,還是有挺多不同的。
不過,楊蜜選擇了閉嘴。
這件事怎麼處理得看老公的態度。
老公要是覺得沒什麼,那她就跟著聊。如果老公不想告訴對方一些事情,那她最多說些雙唯的事情,再多的絕對不會透露半分。
畢竟,充其量,黃小明這體量對她而言,太小了。
“啪嗒。”
許鑫點了一顆煙。
“師兄,你很看好和樂視的合作”
“師弟你的看法呢我是很看好。雖然咱們這邊的各種體係都很成熟了但作為外來資本,先入場的人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們的動作很快,從去年開始布局時,就已經有所小成。今年的目標更大。
師弟,你不是還出過一篇論文麼,就是講這些年演員越來越多的那個。我還看過我想著是,單從演員方麵來講,基數越大,競爭越激烈。你看我是77年的,你看我今年都36了。肯定得考慮一下轉型的問題了。”
許鑫其實挺奇怪的,覺得自己這個師兄這麼推心置腹,他有點不適應。
但莫名又挺懷念。
不自覺的就想到了李菲。
當初在橫店那次吃飯,那時候坐他身邊的人還是李菲呢。
大家聊的其實也挺痛快。
還真是有點物是人非的意思。
不過,他也算聽明白了。
說白了,對方應該也感應到了互聯網資本入場,可能會引起一場娛變化。
就如同他說的那樣。
他36了,單純的做演員其實紅也紅不到哪去,天花板已經到了。
錢也賺了不少。
所以想轉型做金字塔尖的那一撮人了唄。
“師兄覺得這是一場豪賭”
判斷出了黃小明的心思,他直接問道。
黃小明笑道
“對我而言,可以說是的。畢竟我現在自己也在做投資,而且從影視方麵而言,樂視做的確實不錯。”
“可我要說我其實不看好他們的未來,你信麼”
“”
黃小明一愣。
楊潁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而楊蜜則是輕飄飄的瞄了老公一眼。
就見許鑫微微搖頭
“其實不瞞師兄你說,不僅僅樂視在找我,阿裡、滕訊也都在找我。不僅僅找我,逆風、雲圖,他們也在接觸。甚至有的人乾脆就想要直接成為我的股東了。第一,他們確實不缺錢,第二,他們的用戶確實非常多,用他們的話怎麼說來著”
見老公看向自己,楊蜜便說道
“轉化率。”
“對對對,就是這個詞。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有著非常恐怖的潛在用戶群,而這些用戶群是都可以轉化成潛在的電影消費者。並且,他們還有個什麼數據模型,大概意思就是能分析出來觀眾看電影的口味,需求,喜好,然後可以定製他們喜歡的作品。
咋樣聽上去不錯吧
但師兄想過沒,電影,電視劇,能被化為藝術範疇,肯定是有它的原因的。而藝術什麼時候可以被量化了能被量化的東西,幾乎都是工業流水線的產品。就好像歌曲一樣。為啥輪子的歌能成為經典而有的歌你連聽都懶得聽”
說到這,他一攤手
“我覺得就是這個道理。我不否認他們有錢,互聯網很厲害,甚至他們的數據模型什麼的很專業誠然,人民喜愛的,就是文化藝術。但我覺得兩者的關係不應該是這樣的。一旦,大家對這種按照口味定製的工業化產品產生疲憊之後,一定會產生逆反心理。包括樂視在內的互聯網公司所謂的這些數據模型之類的,一定會失敗。”
他這話幾乎可以用斷言兩個字來形容。
可說完之後,一旁的楊潁卻忽然來了一句
“但至少也會繁榮一段時期吧”
“”
許鑫無語了
心說你有病吧聽不懂我說話
而楊蜜卻反問道
“但你考慮過他們犧牲的是什麼嗎”
楊潁一愣。
犧牲
能犧牲啥
她想了想,絞儘腦汁的開始分析。
互聯網公司進入影視圈,大手筆花錢,大筆資金投入最後失敗
犧牲了啥
忽然,一個答案在腦子裡閃過。
什麼啊,就這麼簡單
“錢”
她直接給出了答案。
異常篤定。
“”
“”
許鑫和楊蜜齊齊嘴角一抽。
那夫妻相,合到一塌糊塗。
許鑫心說你特麼可真是秀到我了。
這麼簡單的問題,稍微動點腦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11幾,明明等於二,你卻給我來了個3
楊蜜還看了一眼黃小明。
心說你女朋友蠢,你總該能想明白了吧
卻發現對方同樣皺著眉頭
楊蜜一下子就絕望了。
不過
楊老爺心善,看不得蠢人。
所以給出了正確答案
“是咱們的未來。”
接著無視了楊潁那納悶的目光
她不懂是正常的。
一定不懂。
懂才怪呢
於是自顧自的解釋道
“是影視圈的未來。我這麼說吧baby,你就當西北圈往臉上貼金。你想想看,從07年開始,西北圈每年都在儘全力的給影視圈輸出高質量的影視作品。而每一年咱們的電影市場都是以二三十億的增量在增加。
這說明什麼
說明觀眾逐漸認可了影視這種娛樂方式
培養市場,培養觀眾習慣,消費意識,很難的。你需要用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根植到他們的內心裡麵去。而現在電影市場的消費增長,是咱們無數電影人努力的結果。
可下一個階段,這些互聯網公司入場,他們不花費任何代價就拿到了觀眾的認可,然後像是我老公說的那樣,在幾年時間裡消耗掉所有觀眾對於影視的好感度,用工業化生產,毫無特色的影視作品把無數人的努力消耗光
他們成功與失敗不去討論,單說這條路線,當大量同質化、工業化的作品出現,消耗掉了所有觀眾內心的好感度時,作為投資者,他們可以瀟灑離場。
可你想過我們這些選擇了影視圈,選擇了導演、演員、乃至工作人員的從業者,將會麵臨怎樣一種寒冬麼
他們走了,我們怎麼辦
再繼續重新開始培養觀眾
修修補補觀眾們那顆千瘡百孔的心
那時候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老家夥”還做得到麼而那些成長在這個時代,已經習慣了互聯網模式,不再精修演技,或者徹底浮躁起來的演員流入到市場裡,對觀眾真的負責麼
到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
說這些話時,楊蜜情真意切。
這會兒不是喝酒。
也不是朋友閒聊。
而是她作為演員,作為影視從業者,向一個還不自知,甚至毫無自覺性的演員的一種說教。
是的,沒錯。
就是說教。
甚至她還很確定,對方不會聽得進去。
但她必須要說。
就像是老師明知道講課時會有學生在講台下睡覺,但老師仍然會講下去。
因為總有人在聽。
聽著這些知識點。
而對於差生,或許他聽不下去。
但萬一有一天醒悟了呢
他萬一想到了老師曾經說過的話,或者在可以決定命運的中考、高考上麵,偶然想起老師好像在課堂上講過的知識點。
通過這種知識點哪怕多做對了一道題,沒準這一道題的3分,就能幫助他跨過民辦的那條線或者躋身於相對自身而言更好的那一所學校。
還沒上過大學的人不會明白大學好壞會對自己有著怎樣的影響。
哪怕老師們幫他分析,他也不見得會懂。
甚至當知道名校與民辦的差距時,那會兒已經為時已晚。
但
能救一個,是一個。
這就是楊蜜的想法。
這兩口子能不能聽進去,她無所謂。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甚至她知道自己預測的都不一定對。
可誰讓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凡事喜歡先考慮最壞的結果呢。
而她說完後,便扭頭看了一眼老公。
發現老公也在看著她。
眼裡隻有一種情緒,叫做安全感。
不是男女之間,而是誌同道合的夥伴湊到一起,可以把後背互相靠上去的安全感。
於是,雙金影後給出了自己的回應。
嘴巴不動,臉上的表情也異常平靜。
隻是
許鑫看到了。
她在笑。
她的眉眼,在笑。
一閃即逝。
可卻印到了他心底。
而就在楊蜜發動演技的時候,楊潁心裡的想法卻很簡單。
蜜姐說的道理,她懂麼
當然懂。
自己又不傻。
隻是
雖然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聽到了這一番話後,她的第一想法卻是“你又不缺錢,你當然可以杞人憂天了”。
甚至她都沒想過“杞人憂天”用在這合適不合適。
而第二個想法則是
“犧牲未來我連“現在”都不存在呢,未來跟我有啥關係”
我先過好現在得了。
沒準,我到你那一步的時候,考慮的比你還周全呢。
人總是要現實一點的嘛。
連現在都沒有,談何未來
因為作者說今天要推書,所以我把話寫在這裡了。楊潁的一係列鋪墊,黃小明的鋪墊,其實都是作為反襯,在下一個階段裡發揮作用的。
不過我之前設定的人設很簡單,就是一個沒頭腦的人一頭紮進去,最後灰溜溜的離開。
開書時,她的人設就是這樣。
但寫著寫著,我就覺得楊潁這個角色還能繼續挖一些。雖然劇情主線不變,但從互聯網階段開始的章節起,到現在,一方麵是給大家講清楚故事之中,許楊倆人的觀點,以及在這個階段初期,互聯網、影視圈、以及“清醒者”三方的想法,讓大家知道互聯網入場並非隻是單純的“資本”論。
甚至我現在看到那些自媒體動不動就“資本資本”的,覺得特彆無語。
誠然,從資本論角度而言,它會造成貧富分化。但書裡麵也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實現了一定的社會分工。這點是無法否認的,並且,資本也並非原罪。
所以,在看完了兩卷資本論後,我就覺得,楊潁這個角色可以挖的更深一些。
可以作為一種“現在重要還是未來重要”,類似白馬非馬的哲學意義上的人物。
莎士比亞說過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了自己的愚笨。
在結合了現實與書中角色的人物設定後,我覺得這樣來塑造會更有趣一些。
與她戲份多與少無關,而是一麵鏡子。大概就是這種意思。
囉嗦的多了些,各位見諒。明天一萬二更新恢複成長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